Desktop BANNER Template 
長期展望

餘震下的經濟

隨著大規模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從全球經濟退場,市場預計面臨更多波動。在後政策時代,高品質債券的收益具吸引力,因此應該採取更有韌性的投資策略。

作者

Richard Clarida

全球經濟顧問

Andrew Balls

全球固定收益投資長

Daniel J. Ivascyn

集團首席投資長

in-page
立即收聽展望報告

內容摘要

2020年代的頭幾年,全球經濟、金融與地緣政治多次受到擾亂,而這些餘震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能被完全反映。在此次的PIMCO長期展望論壇 (Secular Outlook Forum) 中,我們探討了最近的短期週期態勢對長期經濟前景可能造成的影響。

全球經濟正在走出大規模財政與貨幣政策介入的時期,且在長期展望期間可能不會再看到如此的干預力道。後疫情時代下總體通膨飆升,各國央行紛紛意識到非傳統的貨幣政策在帶來正面效果的同時也會付出代價;另一方面,主權債務激增,也可能會限制各國透過財政政策來因應未來經濟衰退的能力。

隨著抑制波動的政策時代可能告終,市場可能將步入高度波動期,並伴隨異常頻繁的餘震風險。我們認為,未來5年的長期展望期間,全球經濟成長將面臨下行風險,且預期各資產類別的報酬在這新時代可能將更加分歧。

我們預期各國央行會維持現有的通膨目標,並將長期通膨預期定錨於目標水準視為要務。我們認為,成熟經濟體的中性長期實質政策利率將持穩於0%到1%之間。隨著政府債務攀升,以及通膨風險溢酬可能重現,我們認為,殖利率曲線可能會在投資人要求長天期債券提供更多回報下趨於陡峭。

我們認為中性利率偏低,且通膨降回至接近目標的水準,將更有利於核心與高品質固定收益資產的前景。高品質債券的起始殖利率 (通常與未來報酬高度相關) 在去年大幅揚升後,已接近股票的長期平均報酬;且高品質債券的潛在波動更低,且下檔保護亦優於股票。這類資產有助於投資人建構謹慎且具有韌性的投資組合,而不需犧牲上漲潛力。我們偏好高品質、流動性較佳的投資標的,並持續審慎看待景氣敏感度較高的標的。我們認為私募市場將隨著時間演進逐漸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在銀行業不斷變動的情況下。

在超級強國與新興強權間政治角力的新時代,對全球經濟可能造成影響。儘管美國財政缺口不斷擴大且債務攀升,我們仍然相信美元將保持其作為全球主要貨幣的地位;但投資機會就要從其他地方尋找。

長期展望:餘震下的經濟

2020年代頭3年擾亂因素紛陳,對全球經濟與金融秩序、地緣政治平衡、政府政策干預的規模與範圍都造成影響。我們認為在未來5年投資人需持續留意這種新態勢。PIMCO在近幾年的長期展望報告中持續關注這股趨勢,我們亦在今年5月舉辦的年度長期展望論壇中進一步探討。

我們在去年發布的長期展望報告〈強化投資組合韌性〉中指出,面對日益分化的世界,各國政府與企業對「安全性」的重視,將逐漸優於短期經濟效率。在文中,我們指出企業紛紛將供應鏈遷往友國,加上各國政府增加能源計畫與國防的支出,這帶來潛在通膨壓力。

儘管這個觀點大致仍成立,但我們認為,也應該將自2022年5月論壇以來出現的諸多重大發展也納入對未來5年的展望,包括:

  • 全球通膨出現40年最大持續升幅,促使貨幣政策轉趨鷹派。
  • 市場熱議一旦 (或倘若) 各國央行將通膨降溫至目標水準,中性貨幣政策利率落點將為何。
  • 美國出現史上三起規模最大銀行倒閉案;歐洲亦面臨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 危機。
  • 美國連三度通過大規模財政刺激方案,用以支持推動新的美國產業政策,包括《基礎建設投資和就業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Act)、《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與《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未來隨著資金釋放到經濟體系後,可望帶來週期性與長期性利多。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第三任任期,經濟與地緣政治走向相互矛盾。

我們的長期觀點亦奠基於最新的週期市場展望市場脆弱,債券強韌〉,文中預期已開發市場經濟將陷入溫和衰退,且衰退的風險將因信用狀況緊縮而提升。文中亦指出,雖然政策尚未趨於正常化或甚至寬鬆,各個主要央行已接近升息週期尾聲;而未來的財政應對方案將受到侷限,因為債務處於高檔,且通膨受到疫情金援推升。

在擾亂因素紛陳下,短期週期態勢正對長期展望帶來更深遠影響,這形成我們所謂「餘震下的經濟」。以下內文將分享「2023年長期展望論壇」的幾個重要經濟與投資啟示。

總經波動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仍舊

相較於2010年代,過去3年顯得特別不尋常。

全球爆發百年罕見的疫情,各國政府為了防疫而陸續封城,中斷多數全球經濟活動,並祭出大規模貨幣與財政刺激政策。受這些政策影響,加上全球經濟重啟與供應鏈恢復運作,導致全球通膨持續地竄升,增幅創40年新高。各國央行最終以啟動升息週期因應,積極程度為數十年首見,後續影響包括:2022年金融市場大跌、銀行業危機、信用狀況緊縮,以及市場普遍預期今年或明年經濟將陷入衰退(見圖1)。

圖1:自去年長期展望論壇 (2022年5月) 以來 ,市場出現幾項多年未見的總經發展

圖1列出發生於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之間的幾項重大總經發展 (PIMCO長期展望論壇於每年5月舉辦)。2022年5月以來,衡量市場波動性的MOVE指數達180,創13年新高;聯邦基金利率逾5%,創15年新高;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要項目的平均通膨率達十位數,創34年新高;聯準會在12個月內累計升息475個基本點,創42年新高。上述趨勢均發生於2022年5月長期展望論壇後的一年。 

 
資料來源:ICE美銀美林 (BAML)、美國聯準會、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截至2022年5月。

這些事件將在未來幾年持續震盪。我們預期經濟週期將更加頻繁地更迭,且更加波動;而各國政府對抗週期的財政政策空間將被壓縮,各國央行亦更不願意加大毫無限制地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我們預期在這新的年代,供應受限(不僅因需求下降),加上疫後勞動市場持續變化,將成為經濟波動的主要因素,並持續為全球物價帶來上行壓力。

與市場主流觀點大致相同,我們認為長期而言的全球經濟平均成長將低於疫前水準,但我們亦認為全球經濟成長明顯面臨下行風險。原因包含:近期銀行業危機以及因應政策,可能導致全球金融環境出現大幅且持續緊縮的風險;各國央行同步升息,使收縮效應更加顯著;烏克蘭戰爭或許會愈演愈烈;中國經濟復甦力道可能不穩定;美國與中國就台海議題的衝突風險增加。

此論壇探討了未來5年實質與名目中性利率的潛在走向,以及央行的最終通膨目標水準。考量到人口老化與生產力成長停滯等重大長期趨勢,我們認為成熟經濟體的中性長期實質政策利率,長期而言將持穩於0%到1%之間的新中性區間內。

本次論壇演講嘉賓之一–歷史學家Niall Ferguson預期,中美關係將持續主導地緣政治態勢,且全球可能已經進入「第二次冷戰」,潛在的影響擴及世界各國,盟國與貿易關係將重新洗牌。儘管如此,我們認為全球貿易與投資趨勢的主軸將是「去風險」,而非「脫鉤」。供應鏈並未從本質上脫鉤,而是在全球範圍內重新整合,朝「友岸生產」 (friend-shoring) 的方向前進,至少在美國已經出現這股趨勢。

決策機關的政策面臨限制與疲勞

儘管全球通膨在疫後時期飆漲,我們認為各國央行會盡力將長期通膨預期定錨於當前的目標水準。我們認為已開發市場央行不會改變通膨目標,但目標設定在2%的央行可能會願意容忍略高於2.0%的通膨率,將其視為「機會型通膨降溫」(opportunistic disinflation)策略的一部分,而這些央行預期整體需求會在未來經濟衰退時降低,進而使通膨率回落至目標值。相較於我們的基期預測,我們認為通膨風險偏向上行。

政策工具方面,考量目前主權債務占GDP的高占比(見圖2),我們認為無論是由政治或金融市場來看,未來5年的財政空間將比過去更為有限,且透過財政政策來降低未來經濟衰退的能力也將受限。

圖2:長期而言,美國債務占GDP比重預期會大幅攀升

圖2顯示美國國債占GDP比重的趨勢,1900年至2022年為實際值,隨後至2053年為預測值。歷史數據與預測取自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截至2023年2月。2020年,債務占GDP比重達99%,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見,主因為疫情爆發,政府祭出財政措施紓困經濟與民眾。二戰後的幾十年,債務占比在1974年一度跌至23%的低點。展望後市,考量利息成本與福利支出持續攀升,國會預算辦公室債務占GDP比重預期將持續增加,在2053年達195%。 

 
資料來源: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 (CBO) 數據與預測,截至2023年2月。

此外,我們預期全球央行可能將出現「量化寬鬆疲勞」。僵固性的通膨突顯出的事實是,量化寬鬆與財政寬鬆跟任何經濟決策一樣,在帶來正面效果的同時也會付出代價,而這是過去幾十年沒有的現象。

這個現象可能影響未來的政策,因為過去15年奏效的做法可能相對不再適用。此外,在量化寬鬆疲勞與財政政策受限的背景下,週期性的擾亂可能會有長期性的影響。

隨著傳統財政政策的施展空間變小,各國政府未來可能轉向利用法規干預。屆時,受影響的產業會出現贏家與輸家,為主動式管理創造投資機會。

隨著瑞士信貸倒閉,加上矽谷銀行、標誌銀行與第一共和銀行倒閉後進入繁瑣的清算過程,市場再度傳出聲音要求重新思考與規劃銀行業的金融架構,我們認為這股聲浪最終將受到重視。

影響所及,相關法規可能轉趨嚴格,要求銀行必須儲備更多資本與增加流動性,至少在美國是如此。銀行的流動性中介功能可能會進一步萎縮,導致部分傳統活動轉向私募市場與非銀行貸款。我們認為,優先順位放款機構有機會涉足區域型銀行過去的經營領域,例如消費信貸、房貸與各種形式的資產擔保融資。

潛在擾亂與餘震不斷

經過論壇的討論,我們除了制定上述的基期展望,也注意到很多在長期展望期間可能出現的餘震。

2024年的美國總統與國會選舉結果,將會大幅牽動美國財政貨幣政策與外交政策。受到當前政治氛圍的影響, 2025年無論由誰入主白宮,對中國採強硬立場的壓力可能有增無減。

同樣地,2024 年 1 月的台灣大選對中美關係至關重要,因中美轉向結構性競爭,且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漸增。取決於最終大選結果,台海局勢的長期風險有可能會降低。

即使不見嚴重軍事衝突,中美在其他方面的角力亦可能升級。對經濟的影響包含:需求激增與供給衝擊;全球貿易態勢進一步轉變,例如近岸生產、友岸生產與建立多條供應鏈;中國甚至可能重新思考美國公債的持有部位。此外,除了已經上路的出口管制,美國料將下達行政命令限制資本外流,此舉只是序幕,而在長期展望期間預計會再加強資本流動限制。

美國與全球的通膨前景存在風險。儘管並非我們的基期假設,但美國通膨有可能比預期更為僵固,中期未必會降至4%以下,又或者可能長期維持在接近3%的水準。

相較於已開發市場,新興市場會如何因應通膨壓力,尚存在不確定性。此外,考量通膨已攀升至數十年未見的水準,高通膨對於通膨預期的長期影響亦存在變數。

各國央行可能要持續面對考驗,在各種互相拉鋸的政策目標間取得平衡,包括維持經濟成長、抑制通膨、最小化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同時又要讓外界看到已由2020年代「通膨飆升」中記取教訓。無論是央行數位貨幣 (CBDC) 或民間提供的穩定幣,倘若廣泛受到採用,可能會破壞全球金融秩序 (但應不會在我們長期展望期間內發生),挑戰美元在全球主要貨幣的地位。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歐洲面臨的能源供需衝擊尤其嚴重,使能源安全與能源獨立成為首要目標。影響所及,部分國家可能不得不進一步投資能源資源、加速綠能轉型,因而連帶推升通膨壓力。

人工智慧的大型語言模型逐漸普及,形成一大變數。
人工智慧的大型語言模型逐漸普及,形成一大變數。

人工智慧的大型語言模型 (LLM) 加速普及,已成為一大變數。長期而言,人工智慧將會大幅推升生產力,進而對降低通膨壓力、推升實質利率。這股影響會反映在一些方面,包含自動駕駛普及、消費者轉換成本降低、資訊流通改善。人工智慧亦可能延長人類壽命,例如使用奈米技術進行癌症免疫療法等醫學上的突破。

人工智慧近期進展迅速,但亦伴隨重大風險,例如社群媒體上假消息的加速散播,以及網路攻擊的風險增加。長期而言,人工智慧亦有可能導致所得不均的趨勢惡化,且進一步加深政治兩極化與民粹主義。

相關文章

投資啟示:以韌性取勝

隨著量化寬鬆、利率趨近於零、央行壓制市場波動的年代落幕。長期而言,我們偏好高品質、流動性較佳的投資標的,並持續謹慎看待景氣敏感度較高的標的。如今邁入餘震經濟的年代,我們認為各資產類別的報酬將更加分歧。

固定收益

以目前的起始殖利率水準來看 (通常與未來報酬高度相關),高品質債券可望提供股票般的長期報酬,且高品質債券的潛在波動更低,下檔保護亦優於股票。我們認為固定收益市場價格正在反映市場對波動的預期,而股市未如此反應。此外,我們預期各國央行將會維持其穩定物價的公信力,這有助於債券在多元資產的投資組合中發揮其分散股票風險的作用。

考量美國政府債務占GDP比重攀升逾100%,以及通膨風險溢酬可能重現,美國公債的期限溢酬 (term premium) 可望上升,成為推動殖利率曲線走峭的長期動力 (見圖3)。殖利率曲線目前處於倒掛狀態,但因通膨的不確定性仍高,我們預期投資人將要求中長天期債券提供更高的收益,這將進一步使債券更具吸引力。

圖3:美國10年期公債的期限溢酬仍高,且預計增加

圖3為美國10年期公債的期限溢酬,自2014年10月截至2023年3月。期限溢酬係指投資人因承擔債券到期前的利率變動風險,而要求的報酬補償。倘若數值為負,代表投資人願意支付額外成本,追求長天期債券的穩定性,此情形通常發生於總經或市場承壓時。從圖表得知,美國10年期公債的期限溢酬在2015年1月達 −1.02%的低點,在2018年11月攀升至0.62%,在2020年3月降至 −0.94%,並在2022年11月增至1.07%的高點。截至2023年3月,期限溢酬為0.76%。 

 
資料來源: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主要公債交易商調查,截至2023年3月。期限溢酬係指投資人因承擔債券到期前的利率變動風險,而要求的報酬補償。

英國去年爆發負債驅動型投資 (LDI) 危機提醒市場,對財政穩定性的憂慮可能會削弱主要已發展國家的貨幣價值;歐元區與新興市場亦是如此。市場價格並未顯示長期財政穩定性存在高度隱憂,但英國可能是長期財政問題的初期警訊。

此外,歐元區在成功度過一連串擾亂與壓力後,其主權債券市場的穩定性遠高於10年前。部分原因可能是在面對總體經濟衝擊下,歐洲央行以及更加協調的財政工具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隨著銀行業持續籠罩變數下,專注於識別贏家和輸家將至關重要。從個別企業或資本結構的角度來看,我們對金融業比較偏好品質較佳的資產。面臨美國區域型銀行危機的外溢衝擊,以及瑞士信貸的餘震,歐元區銀行體系至今的因應頗佳;但既有框架的清算與存款保險機制仍不盡完善,因此倘若爆發大規模銀行危機,歐元區的因應能力恐怕還是不足。

公開發行與私募市場

近幾年,雖然許多私募信貸資產的波動性低於公開發行市場,但我們不應掉以輕心。由於公開發行市場重新定價速度較快,我們認為高品質債券的風險回報會高於其他景氣敏感度較高的私募信貸。

儘管如此,私募信貸仍可望受惠於銀行業近期的重大變化。無論是私募信貸策略還是機會型投資風格,長期而言,市場環境將蘊藏投資機會。

在2008年與2009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後,利率長期處於低檔, 因此投資人開始找尋其他收益。私募信貸市場經歷大幅的成長,授信條件亦有所放寬。信用損失增加可能是市場餘震之一,此現象為既有資產帶來考驗,但同時創造長期投資機會。

私募信貸市場的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於私募企業貸款。我們從中得出兩個重要結論:首先,隨著經濟環境轉趨嚴峻,我們認為當前私募公司債的表現可能不如投資人預期。其次,我們認為投資人應該分散配置私募信貸投資組合,納入各種形式的私募信貸,包括不動產與專業融資相關等項目。

公司債與商業不動產市場雖然面臨考驗,但若能靈活配置私募資本,可望在資本結構的不同部位中發掘投資機會。我們認為市場將會從強勁的資本形成 (capital formation) 以及樂觀的情緒,轉向資本可能性受限與基本面疲軟的狀態;因此只要有耐心,長期而言仍舊蘊藏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貨幣與新興市場

儘管美國財政缺口不斷擴大且債務攀升,我們仍持續認為,美元將維持其作為全球主要貨幣的地位,但投資機會就要從其他地方尋找。隨著全球貿易體系進一步分化成互相競爭的區域經濟體,美元在國際貿易的作用可能會持續減弱,雖然緩慢,但這顯示美國優越主義逐漸式微,而非美國的投資標的有望在一段長時間內表現領先。

我們相信美元仍會是全球主要貨幣,但我們亦看見其他地方的投資機會。
我們相信美元仍會是全球主要貨幣,但我們亦看見其他地方的投資機會。

每當世界經濟陷入危機,人們都希望買入美元,導致美元估值過高,這是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代價。美元將持續受到週期性資本流動的影響,隨著時間推移,兌部分新興市場貨幣的匯率可能走貶,尤其是可望受惠於在岸生產與友岸生產趨勢的貨幣。

在總經環境走向多極化的背景下,預期新興市場在未來五年占全球經濟的比重將加速成長。正在驅動成長的主要動能包括服務全球化、近岸生產與友岸生產、各國爭奪主要大宗商品如鋰、鈷與稀土礦物,以及綠能轉型。影響所及,新興市場的投資將更加多元化,可在全球型投資組合發揮分散風險的作用。

在面對預期的長期擾亂及調整,PIMCO在全球的投資實力,能幫助我們在韌性、較佳流動性,及掌握私募投資時點間取得平衡,並在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市場中發掘投資機會。我們力求在廣大的投資範圍中,鎖定具有多元配置、相對價值,與風險調整後報酬等特性的標的,並避免過度集中在風險較高的領域。



下載PIMCO長期展望

下載PDF檔案
PIMCO 經濟論壇流程

PIMCO 經濟論壇幕後花絮

儘管舉辦經濟論壇現已成為華爾街的常態,但早在幾十年前,PIMCO投資專家便常齊聚一堂,為客戶發掘經濟與市場趨勢。經過數十年的淬練,PIMCO展望論壇已成為PIMCO投資流程更重要、更強而有力的基石。


2023年長期展望論壇客座貴賓

Tim Adams

國際金融協會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主席暨執行長

Alejandro Díaz de León

墨西哥央行前總裁

Elizabeth Economy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 (Hoover Institution) 高級研究員;現留職休假擔任美國商務部的中國事務資深顧問

Niall Ferguson

作家;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Milbank Family高級研究員;哈佛大學貝爾福科學暨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高級教職研究員

Kathryn Judge

哥倫比亞法學院Harvey J. Goldschmid法學教授

Adi Kumar

麥肯錫公司資深合夥人,主持〈經濟再投資〉 (Reinvesting in Economies) 全球研究工作

Nancy Lazar

派傑投資銀行 (Piper Sandler) 全球首席經濟分析師

Michael Pettis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高級研究員

Hélène Rey

倫敦商學院Lord Bagri經濟學教授。

PIMCO全球諮詢委員會

由享譽全球的經濟與政治議題專家所組成。

論壇簡介

PIMCO為全球主動式固定收益領導品牌,在公開發行與私募市場皆具堅強的投資實力。我們的投資流程奠基於長期經濟展望論壇與週期經濟展望論壇。來自全球的投資專家每年四次一同探討全球市場和經濟情勢,掌握具備深遠影響的投資趨勢。論壇討論範圍廣泛,並融合行為科學研究,藉此激盪構想、挑戰既有假設、克服認知偏誤、以及凝聚多元觀點。

在一年一度的長期展望論壇中,我們聚焦於未來5年的經濟前景,讓我們在布局投資組合的過程中,掌握全球經濟結構性變化及趨勢帶來的投資機會。我們深信多元投資觀點是締造優異投資成就的關鍵。故此,我們邀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決策官員、投資人、與歷史學家,從多元的角度為我們帶來真知灼見。此外,PIMCO全球諮詢委員會亦積極參與討論,委員會成員均為享譽全球的經濟和政治專家。

週期展望論壇每年舉行三次,聚焦於展望未來6至12個月的經濟前景,分析各個主要已開發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景氣週期動態,洞悉可影響投資組合配置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市場風險溢價及相對評價的潛在變化。

注意

所有投資均有風險且可能造成損失。投資於債券市場須承受若干風險,包括市場風險、利率風險、發行機構風險、信用風險、通貨膨脹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大多數債券以及債券投資策略之價值會受到利率變動的影響。若屬存續期較長的債券或債券策略,其敏感度與波動性大多高於存續期較短的券種;當利率走升,債券價格通常會下跌,且低利率環境亦提高此風險。債券的交易參與量縮減,可能導致市場流動性降低,以及價格波動加劇。債券投資贖回時,其價值可能高於或低於原始購債成本。投資於外幣計價及/或在海外註冊的證券可能因匯率波動而涉及較大風險,亦可能涉及經濟和政治風險,若投資於新興市場,相關風險可能更高。匯率可能會在短期內大幅波動,且可能降低投資組合之報酬。私募信貸涉及投資帶有低流動性風險的非公開交易證券。投資於私募信貸的投資組合可能以槓桿策略進行操作,並涉及投機行為,進而增加投資虧損的風險。不動產乃至於布局不動產之投資組合的價值均可能波動,此係意外、傷亡、當地或整體經濟狀況變動、供需消長、利率起伏、不動產稅率、法定租金限制、區域計畫法規以及營運支出等造成損失所致。管理風險是指投資經理人所使用的投資技巧及風險分析未能達到預期結果,以及若干政策或發展可能影響投資經理人在管理策略方面所能運用之投資技術與相關風險。 特定一檔證券或一整類證券的信用品質,並不足以確保整體投資組合的穩定或安全必然無虞。 多元配置概不擔保絕無損失。

文中所有預測、估計及若干資訊均係得自專有研究結果,不應視同投資建議、要約或招攬,亦不應視為任何金融工具的買賣。預測與估計存在若干固有侷限,且不同於過往實際表現,不反映實際交易情況、流動性限制、費用與/或其他成本。此外,有關未來表現的陳述亦不應視同預期或承諾客戶投資組合可能達到相同表現。

有關金融市場趨勢或投資組合策略的陳述與聲明,均以當前市況為準,往後的市場狀況仍將有所波動。概不保證相關投資策略必然適用於任何市況,或適合所有投資人。個別投資人應自行評估個人長期投資能力,尤其是在市場下跌期間。投資人做出投資決策前,應先諮詢投資專業人士之意見。展望及策略均有可能變動,恕不另行通知。

文中針對個別有價證券及其發行機構僅為說明之用,並非代表任何投資推薦,且不應理解為建議買進、賣出或持有該證券。PIMCO的產品及策略可能持有或未持有前文提及的有價證券,即使已經持有該證券,亦不代表未來必然會繼續持有。

PIMCO僅向符合資格的機構、金融中介機構及機構投資人提供服務。個別投資人應諮詢財務專業意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做出最適合的投資選擇。本資料包含基金經理人見解,相關見解可能有所異動,恕不另行通知。本資料之發布僅供資訊參考之用,不應視同投資建議,亦不得視為推薦任何特定證券、策略或投資產品。本文資訊均得自經研判為可靠之來源,惟不保證必然正確無誤。未經明文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或在其他刊物引述本資料的任何內容。PIMCO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LC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商標。品浩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LC在亞洲各地的註冊商標。©2023, PIMCO.

CMR2023-0526-2925167

PIMCO

    資料來源:PIMCO、晨星、基準指數數據供應商。

    PIMCO Funds: Global Investors Series plc 是一家傘型基金形態之可變資本開放式投資公司,並根據愛爾蘭法例以註冊編號276928註冊成立之有限責任公司。

    除非特別註明全名,否則本網站所提及之「品浩」、「PIMCO」、「我們」均係泛指 PIMCO 集團整體,而非單指品浩太平洋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本境外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台端有責任了解及遵守任何相關司法管轄區域的所有適用法律及規則。

    根據可轉讓證券集體投資計劃(UCITS)規例成立的傘型基金,旗下會再有不同的基金投資於多種投資項目,包括但不限於固定收益工具、證券及金融衍生工具。每檔基金均有不同的投資目標及/或風險概況。

    基金可主要投資於不同類型的固定收益工具。

    基金可廣泛地投資於或會涉及額外風險(例如:市場、交易對手、流動性、槓桿及波動性風險)的金融衍生工具。

    部份基金或會廣泛地使用衍生工具以實現投資目標,包括較為複雜的衍生工具,這可能導致基金資產淨值的波動性增加。在不利情況下,基金使用衍生工具作對沖目的或會變得無效,而基金可能因此蒙受重大損失。使用衍生工具可能導致槓桿、流動性、交易對手及評價風險上升。部份基金可投資於非投資等級證券,與評級較高的證券比較,其潛在的價格波動可能較高,而流動性可能較低。該等投資須承受利率、信貸及降級風險。部份基金或須承受投資於可能較為波動的新興證券市場及新興市場貨幣的風險,以及投資於單一或限量市場或行業的集中風險。

    績效指標

    除非經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所載明,否則此處提及之績效指標或指數並非作為基金的主動式管理之用,尤其是不作為績效比較之用。

    若公開說明書和投資人須知載明績效指標時,績效指標可能作為基金主動式管理過程的一部分,包括但不限於存續期對照,以及作為基金尋求超越其表現之績效指標、績效比較與/或相對風險值衡量之用。此處引述之指數或績效指標,若其未被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所引述,則純屬說明或提供資訊之用 (例如提供一般金融資訊或市場背景),並非作為績效比較之用。欲瞭解更多細節,請聯絡品浩太平洋投顧。

    相關性

    如「績效指標」所述,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如有載明績效指標時,績效指標可能用於作為基金主動式管理過程的一部分。於此等情形下,基金所投資之部分證券可能為績效指標的成分證券,且可能與績效指標之權重類似,且基金有時可能會與績效指標的表現呈高度相關性。然而,績效指標並不用於定義基金的投資組合組成,且基金可能全部投資於未納入績效指標成分的證券。

    投資人須注意,基金可能偶爾會與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未提及的一個或多個金融指數呈高度相關性。此類相關性可能屬於偶然,或可能源自於金融指數或許代表本基金所投資的資產類別、市場領域或地理位置,或使用類似於管理本基金所運用的投資方法。

    由於非投資等級債券之信用評等未達投資等級或未經信用評等,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甚高,故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可能會因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下降,或債券發行機構違約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產而蒙受虧損。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不適合無法承擔相關風險之投資人。投資人投資以非投資等級債券為訴求之基金不宜占其投資組合過高之比重。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適合能承受較高風險之非保守型投資人。

    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投資人於配息時應注意基金淨值之變動。就收息強化股份而言,本基金得依裁量從本金中支付股息,並計算股份類別貨幣對沖所產生的收益率差額(構成以本金分配)。收息強化股份應支付的管理費及其他費用亦可從收息強化股份的本金中扣除,導致用作分配股息的可分配收入增加,因此,收息強化股份實際上可能是從本金中撥付股息。這可能導致收息強化股份的每股資產淨值即時減少。數據以最近曆年年底以來的分配為基礎,並不包括特別現金股息。配息型基金的配息可能由基金的收益或本金中支付。任何涉及由本金支出的部份,可能導致原始投資金額減損;且基金進行配息前未先扣除應負擔之相關費用。基金近12個月內由本金支付配息之相關資料,投資人可至本公司網站查詢。涉及從基金本金中支付配息的任何分配,或會導致基金每股資產淨值立即下降。基金投資所涉及的風險(例如:市場、交易對手、流動性、波動性及槓桿風險)可能導致台端損失部份或全部投資金額。匯率相關費用可能對基金淨值或收益產生不利影響。

    投資3年期後收級別,申購時不須支付申購手續費,然投資人若於申購後36個月內買回時須支付買回單位淨值金額之3.00%~0.25%之遞延銷售手續費,其適用費率則依持有之期間而不同,將由3.00%逐季遞減,每持有滿3個月(1季)遞減0.25%,持有滿36個月即免收遞延銷售手續費,遞延銷售手續費將自買回款項中扣除。手續費雖可遞延收取,惟每年仍需支付1%的分銷費,可能造成實際負擔費用增加。分銷費之計算方式請詳公開說明書。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任何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投資人應留意衍生性工具 /證券相關商品等槓桿投資策略所可能產生之投資風險(詳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 。基金係經專案豁免持有衍生性商品限制之基金。由於使用衍生性商品可能產生額外的部位風險造成基金淨值高度波動及衍生其他風險,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多元收益債券基金、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券基金、總回報債券基金、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全球實質回報債券基金、全球投資級別債券基金、美國股票增益基金、全球債券(美國除外)基金、全球債券基金及歐元債券基金之總曝險將以相對VaR風險值模型來衡量並管理使用金融衍生性工具相關風險,其使用衍生性商品所產生之部位不得超過可供比較之指標投資組合之VaR值的兩倍。短年期債券基金、絕對收益債券基金及動態多元資產基金之總曝險將以絕對VaR風險值模型來衡量並管理使用金融衍生性工具相關風險,其使用衍生性商品所產生之部位不得超過基金淨資產價值之20%。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基金投資涉及投資新興市場部份,因其波動性與風險程度可能較高,且其政治與經濟情勢穩定度可能低於已開發國家,也可能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之影響。此外,依金管會規定,境外基金投資於中國大陸證券市場僅限掛牌上市有價證券及銀行間債券市場為限,且投資前述有價證券總金額不得超過基金淨資產價值之20%;基金投資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及香港,基金淨值可能因為中國大陸地區之法令、政治或經濟環境改變而受不同程度之影響。投資前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有關投資風險之說明。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境外基金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http://www.pimco.com.tw或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http://www.fundclear.com.tw查詢。

    在極端情況下,基金的價值可能顯著低於投資本金,而在最壞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失去全部投資價值。

    投資涉及風險,台端的投資可能會蒙受重大損失。投資價值及其任何收入可升可跌。

    投資人不應單憑本網站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

    除非向台端銷售的中介人認為有關產品適合台端,並已說明產品如何符合台端的投資目標,否則台端不應作出投資。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業績的保證或可靠指標,且不保證未來將可取得類似的回報。

    A company of Allia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