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對全人類帶來嚴重的傷害,同時讓既有的結構性趨勢加速發展,並對我們的生活習慣與整個世界帶來全新的挑戰。預期總經環境的變化將持續造就涇渭分明的贏家與輸家,各個產業、信評、與區域之間的報酬落差將日益顯著,進而為主動式投資人創造具有吸引力的投資價值。我們藉由以下五大信用投資主題與圖表,為投資人點出潛在的投資機會: 1.對收益的追求 為了對抗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各國推出規模空前的貨幣刺激政策。各大央行希望透過降息刺激經濟活動,但此舉也使得全球殖利率下降。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球已有超過25%的固定收益資產殖利率為負。由此可知,想要追求「正」收益的投資人可能得不斷增持風險更高的信用資產,方能滿足對收益的需求。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大量資金持續流入信用債券基金。 圖一:對收益的追求造就對信用資產的投資需求 2. 亞洲信用債的投資吸引力 中國是全球第一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同時也是率先復甦的經濟體:PIMCO預期到了2021年底,中國的GDP將比2019年高出近15%。相較之下,屆時美國的GDP或許才剛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水準。此外,考量2021年美元走弱的前景以及長期低利率的大環境,我們預期全球資金將持續流入新興亞洲的信用市場。最後,亞洲信用債的投資評價具有吸引力:目前,亞洲信用債相對於美國信用債的利差差距接近三年來的新高(下圖)。 圖二:信用債的利差差距-亞洲 vs. 美國 3. 景氣復甦造就公司債投資機會 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個產業造成的影響高低不一。舉例來說,工作與消費型態的數位化,促使科技產業表現受惠;另一方面,休閒旅遊產業則受到防疫封城措施的嚴重衝擊。儘管大規模的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使得信用利差自2020年3月的極端水準逐漸收斂,但是部分產業-尤其是受到經濟衰退衝擊最深的產業-的利差仍遠遠高於疫情爆發前的水準。隨著疫苗擴大施打與經濟料將持續復甦,在這些受創最深的產業之中,信用債可望表現領先並提供進一步的上檔空間-特別是那些韌性較佳且仍有充沛流動性的發債企業。 圖三:相對於防禦特性較顯著的產業,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產業普遍表現落後 4. 明日之星:近期內升等的企業家數將高於降評的數目 今年的經濟衰退讓墮落天使債券(從投資等級跌入高收益等級)的數目攀升,且數目不亞於2015年-2016年全球油價崩跌時期。換言之,被信評機構列入降評觀察清單的BBB與BBB-級債券(評等最低的投資等級債券)數目,一度遠遠高於列入升等觀察清單的BB與BB+級債券(評等最高的高收益債券)。如今,情況已經反轉:在經濟復甦前景的帶動下,近期內有望升等的高收益債券(明日之星)數目已高於可能被降評的投資等級債券,並創下13年來首見的紀錄(下圖)。 圖四:信評調升大於調降數目? 5. 債務違約呈現下降趨勢: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 美國高收益債券的違約率在2020年的4、5月期間攀升,因為當時全球採取防疫封城措施,導致企業盈餘成長趨緩,加上國際油價崩盤,對於體質較差的高收益發債企業帶來衝擊。然而,在那之後,高收益債券的違約率便逐步下降。隨著全球經濟持續復甦,未來債券違約率可望將繼續下降,但是2021年的違約率仍可能高於長期平均值,並進一步凸顯主動式投資與選債的重要性。 圖五:債券違約率 – 壞消息中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