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歷經空前震盪洗禮,債市前景回溫

隨著今年債券殖利率節節飆升,尤其又加上經濟衰退的機率升高,促使債市的投資價值重新浮現。然而,市場動能何時翻轉,仍舊屬於未知數。

身金融市場的劇烈震盪期,投資人不妨抱持長期眼光,綜觀古今地客觀看待近期波動,亦有助於為未來做好準備。

美國的經濟數據、貨幣政策與金融市場走勢近期大幅變動,乃數十年來首見局面。5月,做為通膨指標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上揚至40年新高,達8.6%。對此,聯準會大幅升息,增幅為1994年以來首見。根據房地美 (Freddie Mac) 數據,平均30年房貸利率攀升至2008年以來新高,單週漲幅亦創下1987年以來紀錄。主要股票指數從近期高點拉回逾兩成,墜入熊市,債市今年以來更出現史上最大跌幅。

即使是高度分散配置的投資組合,亦難逃虧損,而且慘澹市況何時落幕,仍是未知數。但有跡象顯示,正如過去的市場重挫期,目前跌勢已讓資產評價逐漸回到對長線投資人而言具吸引力的水準,且多元配置的效果亦逐漸轉佳。觀察經濟走勢的近期跡象,我們認為投資前景已轉趨正面,尤其是債市。

聯準會打擊通膨,經濟付出代價

聯準會加大力道打擊通膨,緊縮金融環境,連帶削弱金融資產與經濟表現。消費者亦感受到高通膨的衝擊。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5月零售銷售萎縮0.3%。根據密西根大學的調查,5月消費者信心降至歷史新低。受到房貸利率飆升的拖累,成屋銷售與新屋開工力道開始減緩。

影響所及,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逐漸升高。截至6月16日,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的GDPNow預測模型推估,美國經濟今年第2季將出現零成長。此外,近期經濟的放緩或許尚未將當前緊縮的衝擊程度完全反映在內,因為金融環境緊縮後,通常要一段時間經濟成長才會減緩。

債券在經濟衰退期往往有不俗表現;倘若聯準會順利壓低通膨,更有望讓固定收益的投資環境進一步好轉。

初始收益率(starting yield)是衡量債券潛在報酬的一大指標。債券殖利率自2022年初以來節節飆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約1.63%漲至約3.25%──導致既有債券出現空前的價格損失 (見圖1)。然而。

圖1:參考指數彭博巴克萊綜合債券指數年報酬率

美國公債殖利率之所以攀升,部分源於聯準會升息的預期心理。聯準會於6月16日宣布升息3碼,決策官員同時上修政策利率的中位數預測,明年約達3.8%。

此外,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指出,長期中性利率(又稱R-star,即讓經濟維持在均衡狀態的貨幣政策利率)仍舊相對較低,聯準會估計位於2.5%左右,與觀點相符。也就是說,聯準會將維持緊縮週期,且從利率預測亦可看出,決策官員一致認為,政策利率有必要調升至超越中性利率的水準,即使得付出經濟放緩的代價。

聯準會上次一口氣升息3碼是在1994年,當時聯準會以打擊通膨隱憂為目標──通膨隱憂最終並未完全成真。當時的升息週期先慢後快,而債券殖利率是在最後一次升息前觸頂。此次,聯準會一開始便積極升息,因此有可能早在利率達到聯準會最終目標值前,債券殖利率就已觸頂。

由於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約3.25%,綜觀較具安全性與流動性的資產,美國公債的實質收益率有望呈現正值,然而前提是,聯準會有辦法將通膨拉回到接近其目標水準。而放眼固定收益市場,某些具備相對防禦價值的領域,目前的殖利率比過去一段時間更具吸引力,不僅有助於增加潛在收益,也容許投資人有較大的出錯空間。

近幾個月,金融市場各個領域瀰漫著不安情緒,包括通膨居高不下與地緣政治緊繃等變數橫陳,都有待投資人釐清消化。市場動能最終何時翻轉,仍舊存在不確定性。

回顧歷史,金融市場不乏類似今年的陣痛期,但猶如過往,市場重挫有助於重新調整資產評價,為未來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進一步了解PIMCO的主動式固定收益管理策略。

Marc P. Seidner (賽納)是PIMCO非傳統策略投資長。

作者

Marc P. Seidner

非傳統策略投資長

檢視個人檔案

Latest Insights

相關文章

注意

所有投資均有風險且可能造成損失。投資於債券市場須承受若干風險,包括市場風險、利率風險、發行機構風險、信用風險、通貨膨脹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大多數債券以及債券投資策略之價值會受到利率變動的影響。若屬存續期較長的債券或債券策略,其敏感度與波動性大多高於存續期較短的券種;當利率走升,債券價格通常會下跌,且低利率環境亦提高此風險。債券的交易參與量縮減,可能導致市場流動性降低,以及價格波動加劇。債券投資贖回時,其價值可能高於或低於原始購債成本。多元配置概不擔保絕無損失。

有關金融市場趨勢或投資組合策略的陳述與聲明,均以當前市況為準,市場狀況仍將有所波動。概不保證相關投資策略必然適用於任何市況,或適合所有投資人。個別投資人應自行評估個人長期投資能力,尤其是在市場下跌期間。展望及策略有可能變動,恕不另行通知。

PIMCO僅向符合資格的機構、金融中介機構及機構投資人提供服務。個別投資人應諮詢財務專業意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做出最適合的投資選擇。本資料包含基金經理人見解,相關見解可能有所異動,恕不另行通知。本資料之發布僅供資訊參考之用,不應視同投資建議,亦不得視為推薦任何特定證券、策略或投資產品。本文資訊均得自經研判為可靠之來源,惟不保證必然正確無誤。未經明文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或在其他刊物引述本資料的任何內容。PIMCO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商標。© 2022,PIM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