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科學

推自己一把,做出更好的投資決定

一直以來,我們都收到推力的影響,有時讓我們做出理想的決定,有時則不然。

Richard Thaler(理查.塞勒)與Cass Sunstein(凱斯.桑思坦)合著的《推力》(Nudge)問世至今逾10年,影響力龐大。在公共政策的領域中,例如,本書促成許多政府成立「推力單位」(Nudge Unit),其中又以英國的「行為洞察團隊」(Behavioural Insights Team, BIT)最為著名,其宗旨在於落實推力,改善政府政策與服務。推力亦促成行為科學的普及化 ,讓更多人能進一步認識其他重要思想家與其思維。

儘管推力對全球帶來深遠的影響,書中觀點也能應用在個人層面。平常無論是購物、工作,還是投資,我們無時無刻都受到推力的影響,只是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正因為如此,我們認為應該回顧一些推力的「重要觀念」–同時思考如何應用這些原則,改善生活與決策過程。

什麼是推力?

「<推力>是引導人從事某種預期行為的小工具。」它的根本概念是:環境中的小提示或轉變,可以對我們的選擇與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舉例來說,有幾家自助餐廳在收銀機旁不放糖果,改放水果,消費者接受到「推力」的暗示,結果吃的水果量多出25%以上–原因無他,只是水果放在明顯的地方罷了。1推力的假設在於,如果有目的地設計生活(環境、習慣與程序),最終可以導出更好的決定與結果。

塞勒的很多重點放在把「推力」原則應用在鼓勵與推廣退休儲蓄。他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Shlomo Benartzi(索羅摩.班納齊)合作,打造出「明天存更多」(Save More Tomorrow)計畫,促進退休儲蓄大幅增加。2事實上,應用了塞勒的研究後,讓退休帳戶增加了近300億美元。3

推力的3大核心觀念

1. 推力從來不會逼人做出特定決定。

推力的核心原則之一在於,它雖然可能將一般人引導到某個方向,但從來不會限制或淘汰選項。最終的決定權仍然掌握在當事人手中–所以「推力」不同於規則或者法律。作者指出:「推力是選擇架構(choice architecture)的任一層面,以可預期的方式改變民眾的行為,而不會禁止任何選項或大幅改變經濟誘因。」回到自助餐廳的例子,將水果擺在視線所及之處,就是一種「推力」。禁止糖果就不是。

2. 推力沿用了作決定的行為科學。

推力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運用了捷思(heuristics),或稱心理捷徑,以及認知和情緒偏誤,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舉例而言,「明天存更多」計畫奏效,是因為它要求人們事先承諾–在未來加薪時儲蓄。這點運用到「當下偏誤」(present bias),亦即我們往往過度看重即時報酬,反而犧牲了長期目標。如果是針對財務作決定,當下偏誤有時會造成嚴重後果。今天過度支出,可能大幅降低未來儲蓄。以退休為例,剛進入職場的初期,我們存錢是拿來度假與花大錢買東西,為退休存錢反而是次要的。但愈晚開始存錢,就愈難達成目標。最終,缺乏長期規劃與儲蓄可能嚴重影響退休準備。

3. 推力的立意是良善的。

當然,推力的應用可以正面,亦可以負面:民眾可能受到「推力」的暗示,買更多產品、預訂更貴的飯店、做出比較不理想的投資決定。儘管如此,塞勒與桑思坦向來強調一點,推民眾一把的目的,在於幫助大家達成預期目標,例如儲蓄、飲食健康、永續生活、慈善捐款等等。換句話說,推力旨在讓我們從「有意願行動」到實際採取行動,而不是說服或勸誘我們做不想做的事。

推力如何實際執行?

可以歸類成「推力」的干預行為五花八門,但最常見的是,「選擇架構」–亦即我們在周遭環境會遇到的選擇,這類推力通常是小幅的改變–藉此讓我們更容易做出「正確的選擇」。

事實上,許多有效的推力都會使用「預設值」,引導人們做出預期的行動或活動,除非他們故意反其道而行。《推力》的作者提到一個例子:當美國民眾在面對器官捐贈時,若有「自願捐贈」選項,只有約42%的民眾選擇加入。但如果採自動加入(除非他們拒絕),則82%的人同意成為捐贈人。

這種「自動加入」的方法亦成功運用於退休計畫,協助民眾增加退休儲蓄。有趣的是,行為科學家發現,限制選擇能夠有效推升參與率。這是因為,太多選項時反而容易導致混淆及猶豫,進而降低了採取行動的可能性,亦即所謂的「選擇的弔詭」(paradox of choice)4

將推力落實在生活

推力的可貴之處在於,它的應用面廣泛。這些觀點可以應用在個人生活,藉由推自己一把來改善自己的決定與行動。作者主張,「你可以在自身環境做出小改變–或在過程中出手干預–能更容易的達到包括財務健康在內的各種個人目標。」不妨把它當成是養成新習慣。此外,行為科學已提出成功有效的策略,能夠推我們自己一把,養成更好的習慣,例如「誘惑綑綁」(temptation bundling)。「誘惑綑綁」一詞,由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行為經濟學家Katherine Milkman(凱薩琳.米克曼)教授所提出,指的是巧妙使用獎勵–我們喜歡做的事–促發意志力,做我們不想做、但長期下來經常有好處的事。5邊運動邊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就是一例–也就是將不喜歡做的事結合喜歡做的事。

重要的是,推力的核心觀念可以應用在協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投資決定。這可以從一些常見的投資偏誤開始,這些偏誤經常會讓投資人做出不盡理想的決定。包括損失規避的偏誤(loss aversion bias),這是指我們對虧損的衡量與感受遠高於類似程度的報酬;還有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這是指我們傾向高估符合自己信念的新資訊,低估牴觸既有觀點的資訊。將推力運用在投資過程的另一個方法是,放入一個會觸發提問的程式。例如每季增加一個步驟,要求投資人再說名其長期投資的目標與短期需求,藉此讓投資人更了解自身狀況。

最後也可以使用已經證實有效的「推力」技巧,協助投資人達成財務目標。很清楚的,我們已經看到預設值的效果,與事先承諾這個方式,可以推民眾一把,讓他們存更多錢與投資–兩者也可用於鼓勵慈善捐款。《推力》一書的重點在於,善用行為科學的力量協助我們從有意願行動到採取行動。當然,這個挑戰與機會亦適用於投資人。投資人能運用這股力量做更好的決定,運用在財務生活上,追求更好的結果。


推自己一把,做出更好的投資決定

運用行為科學

PIMCO向來深信,行為科學 可以讓我們成為更睿智的投資人。正因為如此,我們與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決策研究中心的菁英在相關領域合作。透過這項創新合作,PIMCO支持多元而扎實的學術研究,有助於更深入的了解人類行為與決策過程。進一步了解行為科學如何讓你成為更睿智的投資人

了解更多



Thaler, R.H.與Sunstein, C.R. (2009)。《推力:決定你的健康、財富與快樂》(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Penguin Books。
2 Thaler, R.H., & Benartzi, S. (2004)。明天存更多™:使用行為經濟學增加員工儲蓄(Save more tomorrow™: Using behavioral economics to increase employee saving)。《政治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12(S1),S164-S187。
3 Malito, Alessandra。「拜諾貝爾得主塞勒之賜,退休帳戶可能增加了296億美元。」
4 Schwartz, B, (2004)。選擇的弔詭(The Paradox of Choice: Why More Is Less)。Harper Perennial。
5 Milkman, K., Minson, J. 與 Volpp, K. (2012)。在健身房把飢餓遊戲當人質:評估誘惑綑綁(Holding the Hunger Games Hostage at the Gym: an Evaluation of Temptation Bundling)。華頓商學院研究報告No.45。
下一篇文章

認識你的行為偏誤

繼續閱讀

注意

本項資料之發布僅供資訊參考之用,不得視同投資建議,亦不得視為特定證券、策略或投資產品之推薦。本文所有資訊均係得自可靠程度經過研判之各項來源,惟不保證必然無誤。未經明文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或在其他刊物引述本資料的任何內容。PIMCO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商標。品浩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亞洲各地的註冊商標。©2019年,PIMCO。

CMR2019-0904-41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