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展望

建立韌性,因應全球風險環境

PIMCO全球諮詢委員會探討地緣政治、通貨膨脹、與其他總經主題之長期展望。

PIMCO全球諮詢委員會的成員包括了享譽全球的總經學者與卸任決策官員,他們近期出席PIMCO年度長期展望論壇,探討未來5年可能形塑全球經濟的各項關鍵因素。委員會成員的精闢觀點不僅為PIMCO的投資流程挹注寶貴洞見,且PIMCO最新發布的長期展望報告〈為投資組合注入韌性〉也受益於他們的看法。論壇涵蓋廣泛議題,本文節錄出幾個重點。

Q1:烏俄戰爭帶來的長遠影響為何?

答:無論這場戰爭的結果為何,烏克蘭都需要龐大人力與物力進行重建。對於俄羅斯而言,這場戰爭料將重創經濟活動,並可能使得俄羅斯進一步受到全球經濟與國際社會的孤立。俄羅斯總統普丁不見容於歐美國家(但其他國家不見得這麼想),且只要普丁在位的一天,俄羅斯受到的國際制裁就可能不會完全解除。考量商譽面臨的風險,預期未來重回俄羅斯的歐美企業將是少數。中國正觀察著俄羅斯總統普丁舉動,並可能影響中國對於台灣的謀略。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料將變得更加壯大,並更積極遏止俄羅斯的野心。預期未來歐洲的國防支出將大幅成長。最終,普丁也不希望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正面對決,他清楚此舉會讓俄羅斯付出多大的代價。

這場烏俄戰爭已對歐洲能源供給與能源政策帶來顯著影響。歐洲已啟動長期計畫,設法降低對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的依賴程度。短時間內,歐洲將更加仰賴另類能源的供給。中期而言,我們預期歐洲將擴大投資以提升能源供給的韌性,其中包括能源基礎建設以及風力、太陽能、與核能等另類能源。然而,關鍵問題在於:歐盟會員國究竟會合力打造區域能源策略,藉此實現更大的綜效與更高的效率?還是個別國家會自行設法鞏固能源供給來源?

Q2:美國的外交政策前景為何?

答:除了藉由投資強化經濟與科技競爭實力之外,拜登政府將持續設法重拾美國在盟國之間的領導地位。在川普執政時期,美國對歐洲與中東地區採取不一致的外交政策,此舉令國際社會質疑美國的可信度,而拜登政府自阿富汗撤軍後,質疑的聲浪有增無減。如今,烏俄戰爭爆發,美國將設法強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盟邦提供安全援助並助其提升防衛能量,同時強化遏阻俄羅斯與中國野心的實力。

美中關係可能將持續惡化,兩國在政治、經濟、科技、與軍事的競爭將日益激烈。中國可能將深化與俄羅斯的經濟與戰略夥伴關係,同時設法避免招致美國發動的制裁。未來一年,控制疫情、重啟經濟成長動能、以及在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鞏固權力與地位,將持續成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重點目標。

以美國的外交政策而言,目前國家利益與普世價值正持續相互拉扯,尤其是中國與中東地區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人權問題與獨裁政權違反美國信奉的普世價值。這可能難以制定一致、可信的政策。

Q3:哪些地緣政治趨勢可能會對全球經濟與國際秩序帶來長期影響?

答:目前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正同時經歷三大巨變,並對全球經濟帶來挑戰與不確定性。首先,「單極化」的國際秩序已瓦解:舉例來說,烏俄戰爭爆發後,許多國家並未跟進制裁俄羅斯。由此可知,全球已從「單極化」分裂成「多極化」的世界。

第二項巨變是全球化降溫(如果不是去全球化),企業不僅將產線移回本國或盟邦,且更加重視供應鏈的韌性,以確保供貨為首要目標,其次才是效率與價格。

第三項巨變則是經濟典範的轉變-尤其是政府扮演的角色。過去30年,經濟決定政治決策(且十年来,央行一直是唯一的选择)。如今,政治反過來決定經濟決策。除了「美國優先」、「中國第一」之類的保護主義,以及各國重回自給自足的策略之外,我們也必須將其他的因素納入考量:藉由制裁措施將貿易政策武器化、金融政策政治化(例如將特定國家踢出SWIFT平台)、以及經濟政策國安化(意即軍事考量主導金融政策)。

面對這三大巨變,過去撐起全球合作的國際秩序如今已消失,且我們很難想像未來會再次出現大規模全球合作並重現數十年前建立的國際秩序。

這三大巨變帶來的長期影響及其激發的民粹主義/國家主義運動料將使得全球貿易萎縮(但或許區域貿易協定會增加),因而使得經濟成長趨緩、各國面臨更大財政壓力(必須為國防、移民、能源補貼、與加速能源轉型提供更多預算)、與隨之而來的通膨壓力。

爆炸性的科技進步 – 例如數位科技、生命科學、環境產業 –
雖有望挹注經濟成長動能,但能受惠者大多也都是孕育科技創新的國家。

Q4:中美關係的長期展望為何?

答:中美關係持續惡化,且考量兩國領袖展現的態度,我們很難想像當前局勢能有所改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政權穩固,且中國民眾向來可團結對抗挑戰。

多年來,中國藉由各種政策強化經濟實力和抵禦外部的衝擊-例如美國對中國的敵意漸增。短時間之內,中國領導人可能得要稍微踩政策煞車-例如雙循環經濟模式與共同富裕政策,因為中國正面臨嚴峻的經濟成長挑戰(其中包括防疫封控措施的影響,以及岌岌可危的房市)。話雖如此,這些政策仍將是中國長期首要的施政方針。

烏俄戰爭對中國帶來值得深思的問題。看到俄羅斯遭到的國際制裁,預料中國領導人將提前做好準備,以防未來採取行動時(例如台灣相關問題)遭到美國祭出類似的制裁措施。然而,準備談何容易。舉例來說,中國雖然擁有大量外匯儲備,但絕大部分都是美元計價資產。在欠缺其他替代品的情況下,要大幅降低美元儲備的比重可謂不切實際,但中國可能會設法提高以人民幣結算的國際貿易佔比。

最後,倘若中國無法大幅降低手中資產面臨的風險,屆時中國可能反將累積更多的外債;一旦中國的資產受到威脅,這些外債亦將面臨倒債危機。

換句話說,中國將以此作為遏止手段,防範可能的「資本戰爭」。有鑑於中國的經濟規模之大,一旦美中爆發資本戰爭,全球料將受到龐大影響。

Q5:哪些因素令美國通膨攀升?聯準會料將採取哪些因應作為?

答:整體而言,後疫情時代令通膨攀升的主要因素有三:需求過於旺盛、傳統供給面的衝擊(例如糧食與能源)、以及疫情相關的影響。以美國而言,聯準會、甚至是財政機構都有能力控制過於旺盛的需求,但面對供給面受到的衝擊以及疫情帶來的影響則束手無策。

自從疫情引發經濟衰退之後,美國政策制定者有能力以大規模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來提振需求與消費支出。然而,2020年的經濟衰退絕非一般,美國聯準會的刺激政策幫到許多最不需要刺激的經濟活動-例如房市、製造業、與耐久性消費品產業。這些產業在一般經濟衰退環境下確實會表現困頓。相反地,疫情期間更需要政府支持的服務業,反而不容易受惠於低利環境。

至於另外兩個決策官員無法控制的通膨要素:烏俄戰爭對供給面造成衝擊,令多種大宗商品的漲價壓力雪上加霜,進而影響糧食與能源價格。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揮之不去,例如消費需求從服務業轉向耐久性消費品、供應鏈面臨巨大壓力、以及整體勞力供給萎縮。

展望未來,通膨可能朝向以下兩種情境發展。首先,聯準會無法控制的第二與第三項通膨壓力來源將隨著時間趨於和緩,因此即便聯準會還是得維持緊縮的貨幣政策,但至少毋須大幅緊縮需求,也能讓通膨降溫。另一種情況則是第二與第三項要素帶來的通膨壓力進一步惡化-例如油價再度暴漲,或是疫情或地緣政治事件導致供應鏈瓶頸進一步惡化。

在此情況下,聯準會將面臨極為困難的抉擇。倘若聯準會緊縮政策的力道不足,通膨預期將攀升,甚至引發薪資與物價陷入飆漲的循環。相反地,倘若聯準會大幅緊縮貨幣政策,迅速讓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以致需求下降,抵消聯準會無法控制的因素對通脹的影響。

通膨的預期將扮演關鍵角色。倘若通膨預期大幅攀升,聯準會官員將被迫積極加重政策緊縮力道。而且溝通至關重要。市場對美國聯準會行動的預期是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Q6:以長期展望的角度而言,已開發國家的通膨壓力將如何演變?氣候政策又將扮演何種角色?

答:高通膨已成為已開發國家主要面臨的長期風險,尤其是英國、歐洲、與加拿大,其次則是美國-因為美國的進口通膨佔比較小。許多國家的政府與企業領袖擺脫過去效率第一的心態,現在更加重視「韌性」二字,其中包括強化國防、醫療衛生、供應鏈、以及價值鏈的韌性,藉此緩衝未來可能面臨的衝擊。然而,強化韌性的同時意味著成本攀升並使得消費物價長期居高不下。

全球淨零轉型的規模極為龐大,未來應可帶來眾多益處與機會,但是長期下來淨零轉型亦將衍生各種成本。評估氣候變遷對於打造有韌性的經濟體,以及強化保險公司、企業、社區、與政府部門的韌性皆至關重要。此外,淨零轉型的進度將決定一國的經濟競爭力,且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例如對中國而言,淨零轉型不僅是為了管控氣候變遷的風險,更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行動關鍵。

在此環境下,個別企業、金融機構、與政府料將更加重視淨零轉型。金融產業是成功落實淨零解決方案的關鍵推手,但是光靠金融產業還不夠。各國氣候政策將是決定投資速度和價格壓力大小的關鍵因素。氣候政策的可靠性和可預測性越高,經濟轉型的過程將越平順。氣候政策已成為總經政策的第三支柱。

Q7:各大跨國企業如何因應通膨、地緣政治、與全球多極化發展帶來的挑戰?

答:好一段時間以來,多數美國大企業早已預期通膨到來,因此雖然擔心通膨的挑戰,但不致於因此感到恐慌。儘管勞力供給依舊短缺,但情況已停止惡化。另一方面,供應鏈瓶頸仍是壓力來源,且中國的防疫封控措施與烏俄戰爭,讓供應鏈吃緊的壓力有增無減。烏俄戰爭爆發後,歐美企業迅速退出俄羅斯市場。多數美國大型企業即使在俄羅斯耕耘已久,也展現出放棄俄羅斯市場的強烈意願。

儘管如此,當中不少企業正在擔憂,世界對俄羅斯的反應在未來對於其在中國的業務會產生何種影響。在此情況下,美中經濟加速脫鉤或許已是比較好的結局,但在較糟的情況下,美中爆發資本戰爭可能會對美國各大企業帶來極為嚴峻的考驗。這些風險正促使許多美國企業投資打造更加分散的供應鏈,期望建立足夠韌性以防美中經濟進一步大幅脫鉤。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美國企業要將產線遷回本國可能不切實際,但是近岸生產以及遷廠至友好國家已成為當前顯學。

美國企業亦被迫面臨日益「多極化」的政治環境,且長期而言多極化的環境料將難以改善。企業領袖正設法回應各種社會與政治議題,因為企業無法裝聾作啞,必需要對員工、對投資人、對客戶、以及對民主、共和兩黨的政治人物做出回應。故此,「挑戰」是當前環境的最佳寫照。

欲深入了解影響全球經濟與市場環境的長期趨勢,請見PIMCO最新一期長期展望報告《強化投資組合韌性》。欲進一步了解PIMCO論壇與後續投資流程,請看幕後花絮影片

作者

全球諮詢委員會

檢視個人檔案

Latest Insight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