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美國7月CPI報告帶來一絲喘息機會,但聯準會亦在觀察其他通膨指標

儘管多項商品與服務的價格下降,聯準會仍可能會延續鷹派的政策態度。

據最新發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美國整體與核心通膨一如預期地在7月趨緩。假設後續全球糧食與能源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降,今年6月的整體通膨年增率有望成為此次循環的高點。儘管如此,預料核心通膨年增率將在8月再次加速攀升,且可能要到9月才觸頂。

7月美國核心通膨降溫主要是拜物價波動較大的項目之賜-意即機票與旅館房價,同時受租金與屋主等同租金兩價格較為僵固的項目在7月依舊不動如山所致。

此次發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報告,以及近來短期通膨預期水準趨於和緩,著實令聯準會官員鬆了一口氣。然而,降溫後的通膨料將持續高於聯準會設定的2%長期目標(個人消費支出指數),因此美國7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將難以改變短期內的貨幣政策走向。事實上,目前看來維持緊縮的貨幣政策仍是合適之舉,代表著未來聯準會將持續升息。

能源、旅館住房、機票、與二手車價格下滑

根據7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報告,美國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月增率為0.3%,增幅低於市場預期的0.5%。其中,旅館住房、機票、與二手車的價格下降,堪稱是核心通膨降溫的最大主因。舉例來說,航空公司將飛機燃料價格下降反映在機票價格之上,令機票價格較前一個月下跌7.8%。儘管今年初旅館房價大漲並遠遠高於疫情期間的水準,但是隨著經濟活動解封初期爆發的住房需求下降,加上高物價環境令消費者感到吃不消,現在旅館房價似乎逐漸恢復正常(旅館房價月變動率為-3.3%)。我們預期機票價格將延續疲弱表現,但是旅館房價在未來幾個月仍可能小幅上漲。

新車售價持續攀升(0.6%月增率),主因在於庫存持續逼近歷史低點,且生產資料顯示生產活動受到的衝擊一路延續至今年春天與初夏時分。同時間,二手車價格較前一個月下跌0.4%,且下一個月可能繼續下滑,一直要到秋天才有望再次稍微加速上漲。由於目前新車庫存持續吃緊,因此未來幾個月租車公司料將不會一如往常地在二手車市大舉賣出手中的汽車。儘管如此,長期而言我們預期二手車價格料將回吐部分疫情爆發以來的驚人漲幅,因為利率攀升、從市中心移居郊區的人口趨緩、以及新車庫存量恢復正常等因素,料將降低二手車的需求。

往年亞馬遜舉辦Prime Day會員購物節都會吸引各大零售業者一同打折促銷,但是今年的折扣卻阻止不了大多數零售商品在7月持續漲價。儘管服飾與多種電子產品價格終於稍微打折,但是家飾、娛樂用品、與其他產品價格的漲勢不減,顯示庫存大幅增加與商品實質消費成長萎縮的影響,還不足以迫使所有商品全面降價。

以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服務項目而言,租金與屋主等同租金再度展現頑強的抗跌特性,兩者的年增率料將持續加速攀升,最高甚至可能來到8%,遠遠高於疫情前3.5%的上升趨勢。在升息的過程中,一開始租金通膨常進一步攀升,因為升息令購屋負擔能力下滑,且通常一直要等到房價通膨開始顯著降溫,此時租金通膨才會開始跟著下降(消費者物價指數通膨落後整體房價走勢大約3到6個季度)。

另一方面,通膨降幅最顯著的項目一如預期屬能源價格,月變動率為-4.5%。儘管如此,即便大宗商品價格走弱,糧食價格通膨依舊十分頑強,價格從6月起微幅加速上漲並在7月寫下1.1%的月增率。整體而言,美國整體通膨年增率自6月的9.1%下降至7月的8.5%。倘若接下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降溫,這就表示整體通膨可能已經過了高點。

美國聯準會對消費者物價指數及其他通膨數字的解讀

糧食與能源價格下降的同時,短期通膨預期水準也跟著趨緩。儘管7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報告帶來一些好消息,但是我們認為聯準會官員將持續擔心多種潛在的通膨趨勢。核心通膨年增率(例如克里夫蘭聯邦儲備銀行發佈的切尾均值、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發佈的潛在通膨指標、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發佈的黏滯性物價指標)向來可較為準確地反映未來通膨趨勢,但是近幾個月各項指數都在加速攀升,因為無論是漲價力道或涵蓋層面,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成份項目普遍面臨與日俱增的通膨壓力。

更令聯準會擔心的是,美國薪資通膨已從低薪、低技術門檻的服務業進一步擴大至各個產業、職業、與技術門檻。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的薪資追蹤指標已大幅攀升,且攀升軌跡呈現非線性的菲利普斯曲線,並/或反映加速攀升的通膨預期水準。此外,薪資上漲的同時,勞動生產力卻陷入衰退,導致單位勞動成本大幅上漲。故此,預其未來企業將調高定價以維持利潤率。

儘管通膨浮現降溫的前景,但是降溫後的通膨仍將高於聯準會的目標。故此,聯準會料將維持緊縮的貨幣政策。換言之,為了確保美國通膨能夠重回並穩居目標水準,未來聯準會不排除仍有多次大幅升息的機會。

Tiffany WildingAllison Boxer是北美經濟學家,定期為PIMCO部落格撰文。

作者

Tiffany Wilding

北美經濟學家

Allison Boxer

經濟分析師

相關文章

注意

文中針對個別有價證券及其發行機構僅為說明之用,並非代表任何之投資推薦,且不應理解為建議買進、賣出或持有該證券。PIMCO的產品及策略可能持有或未持有前文提及的有價證券,即使已經持有該證券,亦不代表未來必然會繼續持有。

PIMCO僅向符合資格的機構、金融中介機構及機構投資人提供服務。個別投資人應諮詢財務專業意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做出最適合的投資選擇。本資料包含基金經理人見解,相關見解可能有所異動,恕不另行通知。本資料之發布僅供資訊參考之用,不應視同投資建議,亦不得視為推薦任何特定證券、策略或投資產品。本文資訊均得自經研判為可靠之來源,惟不保證必然正確無誤。未經明文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或在其他刊物引述本資料的任何內容。PIMCO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商標。© 2022,PIM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