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佈的年度GDP成長目標為數十年來最低,重申中國政府在後疫情時代首年的重點:務實政策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最近剛在北京落幕,中國宣佈2023年GDP年增率目標為5%,凸顯了中央政府面對內外部阻力時的謹慎態度。2023年,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國內消費放緩、房地產市場陷入困境、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對中國出口的需求減弱。 去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3%,為1970年代以來最低成長率之一,遠低於5.5%的官方目標。接連的Omicron疫情阻礙經濟成長,為應對疫情,中國採取了嚴格的清零政策,並最終於2022年12月解除。 考量中國家庭的額外儲蓄、積壓的需求、以及相較去年極低的基期,我們認為GDP成長5%的目標是比較現實的。 除此之外,在這場年度最高層級的會議上,中國政府還揭露哪些政策方向?以下是此次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五大重點摘要。 1. 全國人大釋出促進務實營商及保持經濟政策連續性的信號。 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肯定政府對民營企業的堅定支持,並承諾「堅定不移地」推行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註1。此舉應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並帶動中國經濟復甦。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全國人大發表演說提到:「中國政府將在新起點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 李強同時表示新政府將持續「促進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此外,繼續任命關鍵經濟決策者也表明了經濟政策實施的連續性。 2. 中國國務院的重組反映中國決策者對防範金融風險和對抗美國科技監管的重視。 此次全國人大批准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當中包含幾項對政府機構和金融體系的重大改革。 其中包括: 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NFRA),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取代並擴大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作用,並接管更多監管職能。該機構旨在進一步彌補監管缺口,確保金融市場處在一致的監管框架,符合政府「防控風險與監管協調」的政策理念。 重組科學技術部:與中國加強技術研發、提高自立自強的主張一致。 建立國家數據局:彰顯數據安全與數位經濟的重要性。 3. 新任總理李強強調民生是首要任務。 李強表示:「絕大部分老百姓不會天天盯著看GDP增長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身邊具體事。」這些「身邊具體事」包括住房、就業、收入、教育、就醫、與生態環境。 該重點清楚地定義政府所謂「高質量增長」的含義,而今年較不激進的成長目標有助於中國政府在民生這一優先事項上取得平衡。李強設定的目標包括在今年創造約1200萬個城鎮就業人口,高於去年至少1100萬人的就業目標。 4. 謹慎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符合對本年度經濟正常化的預期。 今年,中國的總體經濟政策將變得更加謹慎,同時保有因應不確定性的政策彈性。中國政府在工作報告中承諾信貸成長速度將與名目GDP成長率一致。 今年中國將財政赤字目標設在GDP的3%,略微高於2022年的2.8%。我們預期今年中國將針對增加財政赤字進行適度整頓註2,因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的借貸與疲弱的土地銷售收入持續令中央政府感到憂心。 儘管如此,倘若經濟成長率低於預期,中國政府仍有鬆綁信貸政策的空間,並藉由政策銀行註3發行專項債券,或是將明年度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額度註4提前,藉此對基礎建設挹注更多的財政支持。 5. 將繼續放鬆房地產行業的管控政策以穩定市場。 儘管發展健全房市的目標未曾改變,但是中國政府可能會持續鬆綁房市政策以期穩定房市。中國政府在工作報告中承諾將推動房市的穩定發展,避免開發商「無序擴張」,同時「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故此,依賴高度財務槓桿操作的房市榮景將難以再現。 作為2023年土地銷售收入的指標,地方政府管理基金(其中土地銷售佔主要部分)的目標僅較2022年高出0.4%。此舉反映中國政府對房市抱持的保守期待,及其想要實現的均衡目標。 中國擴大鬆綁市級房市政策應可提振需求,且中國政府將優先針對未完工建案與合格開發商擴大信貸與流動性支持。中國政府擴大支持對公共住房(如棚戶區改造和經濟適用房項目),將有助於抵消私人住房市場的疲軟。 長期而言,「房住不炒」政策料將不會改變,且降低風險仍是中國政府的底線。
經濟和市場評論 Powell on Fed Policy Moves: The Time Has Come In his annual Jackson Hole speech, Fed Chair Powell assessed the post-pandemic U.S. economy and suggested rate cuts are coming soon.
經濟和市場評論 超越選票:美國總統選舉對投資的影響 隨著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將至,投資人期盼能了解賀錦麗或川普勝選所帶來的潛在影響。下表,我們根據候選人聲明與內部專家分析,解構關鍵主題和潛在情境。以期能為投資人提供專業觀點,幫助在選舉週期及未來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