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7年,全球經濟同步成長,成為市場熱烈討論的焦點。但隨著全球經濟成長率在去年底、今年初觸頂,這番榮景已成為過去式。成長力道不但已經觸頂,今年亦呈現參差不齊的態勢。有鑑於此,目前市場觀點著重在經濟表現分歧,而各資產類別、乃至於同類別內的資產表現亦出現差距,兩者均為經濟成長走到尾聲的常見現象。我們亦持同樣論點。
倘若如此,經濟與市場趨勢是否將在未來6至12個月(品浩週期展望的預測期間)落幕?另一方面,美國受惠於稅改效應,且企業獲利與GDP成長強勁,是否值得投資人樂觀看待全球經濟成長前景?新興市場浮現沈重賣壓,信用債券與歐洲週邊國家公債的利差擴大,是否帶來投資契機?
同步減速
為了探討上述相關議題,品浩的投資專家與數位資深顧問日前齊聚新港灘,出席9月份週期展望論壇。正如幾位與會者一開始所提,過去幾個月市場態勢丕變,與5月份年度長期展望論壇提出的長期觀點不謀而合,出現幾個「驟然覺醒」的現象,包括中美貿易爭端加劇、歐盟與義大利民粹政府醞釀衝突、新興市場近期亦出現動盪,在在突顯我們的長期觀點正確,亦即應該謹慎佈局,增加流動性。
我們一致認為,近期政治與市場態勢將影響週期市場展望,因為全球金融狀況逐漸緊縮,政經變數亦增加,預計將抑制全球企業與消費者的「動物本能」。
「品浩的週期基本假設為: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將同步減緩,今年的分歧現象不再。」
在此背景下,加上美國的財政刺激方案明年開始消退,我們的週期基本假設認為: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將同步減緩,今年美國加速、其他國家減緩的分歧現象不再。美國、歐元區與中國等前3大經濟體,2019年GDP成長率預計將低於今年,呈現成長依舊、但力道趨緩的局面。
聯準會持續升息
然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活動雖然減緩,但成長率仍舊可望優於長期趨勢,未來6至12個月仍可望吸收就業市場的過剩產能。有鑑於此,我們預期主要央行將持續緩步緊縮:
- 聯準會9月份預計將聯邦基準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2.0-2.25%。此後,我們預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至2019年底將再升息3次,屆時將符合委員會長期中性利率的中位數預估。
- 此外,儘管預計聯準會未來6至12個將持續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下稱縮表),但可能在2019年底前結束。
- 我們預期歐洲央行今年底前將開始減債,但中短期將持續再投資於即將到期的債券。存款利率目前為負40個基本點,預計2019年第2季前不會上調;如果核心通膨率的增幅低於央行目前預估,甚至可能延後升息。
- 日本央行方面,未來6至12個月預計維持近期推出的軟性前瞻指引,官方利率不變,亦即隔夜利率為負10個基本點,日本10年期公債殖利率達0%。但明年可能進一步微調現行的控制殖利率曲線政策,以期帶動殖利率曲線進一步陡峭,支撐日本金融機構。
潛在利多與潛在利空皆具
針對「成長依舊,但力道趨緩」的基本假設,論壇與會者認為正面或負面發展的可能性各半,以貿易政策為近期最主要的變數。
- 品浩總經團隊的基本假設是:中美發動新一輪關稅措施,包括美國針對價值達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而中國亦採報復行動,對價值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
- 倘若情況愈演愈烈而爆發貿易戰,美國對中國商品全面課徵關稅,亦對其他國家的進口汽車與零組件課徵關稅,而貿易夥伴亦採行報復性關稅,且中國人民幣大幅貶值,我們則預期美國與全球經濟成長將大幅減緩,但仍有可能避免經濟衰退。
- 反之,如果貿易爭端和平落幕,各界達成協議,且近期與先前課徵的關稅降低,則全球經濟未來6至12個月可望維持在目前的成長率。
「貿易政策是近期主要變數。」
本次論壇亦討論到其他潛在多空因素,包括:義大利民粹主義興起,可能與歐盟醞釀衝突;美國企業獲利成長強勁、法規鬆綁、產能利用率上揚,使得美國企業可能增加投資力道。
新興市場方面,許多國家的經濟前景依舊不振,主要因為全球貿易成長減緩、美國利率上調、國內政治存在變數等。倘若新興市場的情況進一步惡化,則美元可能大幅走高,全球貿易成長減緩,最終將衝擊美國經濟發展。
第5盤,但尚未搶7
儘管論壇重申經濟週期走到後期的觀點,但有位資深與會者提出,經濟週期後期有時會維持很長的時間。他說:「就像溫布頓網球賽打到第5盤,但卻尚未搶7。」如果經濟沒有過多產能,且政策沒有重大失誤,經濟週期後期可能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經濟週期雖然有可能提早反轉走低,但我們認為現在還不到離場時間。
我們的基本假設並不認為明年出現經濟衰退,故經濟週期後期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經濟衰退之前通常會出現國內失衡的現象,包括過度消費、過度投資、房市泡沫、薪資過度成長等等,但目前尚不見這些情況。然而,結果將取決於聯準會是否會積極升息,將利率上調至中性利率以上。如前所述,我們的基本假設是至少明年不會。預計只會升息至2.75-3.0%的中性區間後便暫停動作,而在2019年底結束縮表。有鑑於此,我們持續認為未來3至5年(品浩長期展望期間)可能出現經濟衰退,但預計不會在未來6至12個月(品浩週期展望期間)內發生。
投資結論
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們對週期展望的基本假設相當中性,但仍密切關注各種可能影響總體經濟與市場環境的風險。
再過幾個月,就能確認聯準會是否會結束升息週期,讓利率來到接近中性利率水準,或是貨幣政策轉為緊縮立場。歐洲央行將加入緊縮行列,除了在2019年下半年預計將結束量化寬鬆之外,亦將開始上調基準利率。日本央行已經大幅縮減公債購買規模,我們預期日本央行將進一步調整殖利率曲線調控策略,藉此提高殖利率、讓殖利率曲線更為陡峭。
「如果經濟沒有過多產能,且政策沒有重大失誤,經濟週期後期可能維持很久。」
儘管我們預計全球經濟「成長依舊,但力道趨緩」,但總體經濟變數與市場波動仍有可能增加。美國正值就業市場吃緊之際,核心通膨率預計將高於聯準會的目標值。不管是美國、義大利,還是其他重要的新興市場,民粹主義都是足以影響前景的風險。
在美國總體經濟與市場環境波動之際,其他市場的波動低,評價落於合理到偏高的區間。儘管經濟成長週期可能持續,但我們認為未來的市場環境可能更為險峻,對市場流動性與結構將形成考驗,尤其是信用市場方面。
當建構投資組合時,我們認為應該謹慎佈局、關注基本假設外的風險。我們希望維持彈性空間,以期靈活因應潛在的利多與利空發展。正如5月份的〈長期展望〉報告提及,為了達到佈局彈性而犧牲投資組合的殖利率,例如持有流動性較高的短期工具,在目前的環境似乎可行。我們將尋找多元的收益來源,不會仰賴加碼配置公司債券部位。我們無法精準預估信用週期將於何時反轉而下,但可以事先佈局,提早做好準備。
存續期:小幅減碼
我們持續認為,全球固定收益市場依舊適合以低檔均衡利率當作標準,亦即品浩提出的「新中性」(THE NEW NEUTRAL)為框架。儘管全球市場預計於區間內震盪,但我們認為殖利率大幅上揚的機率高於大幅下跌,故預計維持對存續期的小幅減碼配置。
英國公債殖利率處在歷史區間的極低水準,相較於美國更是如此。儘管英國脫歐過程不乏政經風險與極端風險,但我們預計過程將溫和有序,因此減碼英國存續期。我們將全球存續期維持接近參考指標的權重,但認為日本屬於例外,對其採取減碼配置。除了考量日本央行的殖利率曲線控制政策可能持續調整之外,也可發揮避險功能,避免全球殖利率意外激增時,遞延效應影響日本。
殖利率曲線變陡
相較於歷史趨勢或其他已開發市場,美國殖利率曲線走趨平坦。儘管經濟前景存在重大風險,但我們認為未來1年內出現經濟衰退的機率有限。考量美國即將結束升息週期、市場波動可能加劇(全球各國央行壓抑波動性的能力降低),加上美國通膨可能走高,更加深我們對投資組合的偏好立場,亦即殖利率曲線變陡,因此加碼中天期債券,以賺取收益。沿著殖利率曲線佈局有分散配置之效,風險報酬值高於大規模配置某存續期。
謹慎配置公司債券
我們預計小幅減碼公司債券,主要因為目前評價偏高;市場流動性浮現隱憂;信用市場經過多年資金流入,已有過熱現象。信用市場未來6至12個月雖然可望持續表現優異,但我們認為宜採取減碼配置,一來是資金轉往安全性資產時,流動性高度不明朗,其次則是發行條件愈來愈寬鬆。待信用週期反轉走下時,我們希望持盈保泰,擁有充裕流動性,屆時不需要被迫出脫。此外,我們避免一般投資等級與高收益公司債券,轉而聚焦多元、「具靈活彈性」(bend-but-don’t-break)的短天期信用債券。因為此類債券即使在市場環境不振時,亦可能有優異表現。全球信用團隊針對相對價值的首選標的,亦是我們的聚焦重點。
加碼結構型信用債券
我們高度看好非機構房貸抵押證券、乃至於整體的結構型商品,預計持續採加碼配置。主要因為其評價有吸引力、債券部位具有防禦性、直接虧損的風險有限。此外,機構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的價格合理,亦是不錯的收益來源。
貨幣與新興市場:保守小幅加碼
我們認為,美元對其他10大工業國貨幣的走勢將大致持平,主要因為各國市場出現評價異常的機率有限。我們並預期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經過2018年的分歧表現後,未來將更趨同步發展。我們將維持小幅加碼新興市場貨幣,但考量各國的評價具吸引力,但前景高度不明朗,故僅保守佈局。倘若評價降低,且有跡象顯示貿易爭端依舊受到控制,或聯準會將結束升息週期,我們將更加看好新興市場貨幣與新興市場。我們亦會評估這些國家的政治走向與其他個別風險。
保守看待歐洲週邊國家公債與信用債券
如〈長期展望〉報告所述,隨著各國央行成為經濟前景的長期變數,我們將有限制地佈局高度仰賴央行金援的產業。歐洲央行結束量化寬鬆,發債量增加必須由民間投資人吸收,原本即是市場的考驗之一。如今義大利出現民粹政府,政策走向將難以預料,恐怕只會造成市場環境更加險峻。考量市場評價,我們認為應該保守看待義大利與其他歐洲週邊國家公債,對歐洲公司債券亦持謹慎看法。
股票:防禦類股的吸引力更勝景氣循環類股
再看到整體資產配置,我們認為當走到經濟週期後期,聯準會政策緊縮、通膨率浮現上升壓力、市場避險氣氛轉濃,對於股市評價都是利空因素。「成長依舊,但力道減緩」的週期展望觀點,同時代表預期報酬將降低。在此環境下,我們將重點轉向加強防禦性,提升投資組合品質,聚焦於長期成長性,並降低配置高貝他值的週期性股票。相較於其他國家,美國股市的週期性較低、報酬較高,故較受我們青睞。考量經濟週期來到後期,我們亦偏好優質的大型股。
大宗商品:經濟週期後期具吸引力的投資標的
回顧歷史趨勢,經濟擴張期走進尾聲時,大宗商品往往是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別。相關經濟活動熱絡,加上供給面限制(有些是政府政策使然),有助於推升報酬前景,而抵押商品投資的收益更是2014年以來首度明顯呈現正值。大宗商品市場雖然前景樂觀,但並非所有領域皆然。因為商品種類不同,供給面的限制亦不同。我們仍舊較看好石油,主要因為美國決議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此舉形同消化了全球原油市場的剩餘產能。
區域經濟預測
美國
美國經濟今年成長近3%之後,2019年實質GDP成長率預計將降至2.0-2.5%的區間,低於市場預期。原因在於:財政刺激的支撐力道減弱;寬鬆貨幣政策持續退場;美元走強;貿易與外部環境轉差。
然而,在經濟成長持續優於潛在成長率(約1.8%)的情況下,新增就業人口可望單月平均達15萬人,失業率預計進一步朝3.6%下降。核心CPI通膨率最新數據為2.2%,我們考量調升關稅的遞延效應後,預計通膨率在約2.5%觸頂,再小幅下滑,因為通膨預期預計仍設定在適當水準,且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相當平坦。
在此環境下,預計聯準會9月份升息至2.0-2.25%之間後,至2019年底前還會升息3次,屆時將符合聯準會長期中性利率的中位數預估,亦即接近3%水準。
此外,聯邦準備系統理事會(Board of Governors)年底前很有可能決議增加抗循環資本緩衝(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屆時將需要大型銀行提撥長達12個月的多餘資本,以因應金融市場可能產生動盪的隱憂。
歐元區
我們預計歐元區明年GDP成長率為1.5-2.0%,從2017年的2.5%大幅下滑,但仍舊優於潛在產出成長率。近期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歐元區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愈來愈分歧,其中義大利表現落後。由於該國由民粹政府掌權,立場傾向反歐元,但目前尚未公開討論,故值得日後密切關注。
核心物價通膨率過去幾年守在1%左右水準,但預計未來1年將回溫,朝1.4%前進。主要因為失業率可望進一步下降、薪資開始成長(尤其是德國)、歐元升值趨勢暫歇。然而,核心物價通膨率預計仍低於歐洲央行的預測,且使得整體通膨率達不到「低於2%、但接近2%」的目標。
儘管如此,我們預計歐洲央行將如先前所預告,今年底前將開始減債,2019年下半年首度升息。對比我們預計聯準會明年將暫停升息,且在明年底前結束縮表,則可見明年兩大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走勢將出現分歧,對貨幣可能有重大影響。
英國
英國2019年名目GDP成長率可望符合市場預期,但實質產出成長率與通膨率的消長預計更為正面。
我們預計英國脫歐協商將出現進展,順利避免硬脫歐的下場,有助於在2019年提振內需,故預計實質GDP成長率將達1.5-2.0%水準。
有鑑於進口物價壓力減緩,且薪資成長疲弱將抑制服務業通膨,我們預計英國通膨率未來1年將回落至2%的目標值以下,低於市場預期。
在此背景下,我們預計英國央行未來1年將升息1-2次。
日本
我們預計日本2019年實質GDP成長率持穩於1.0-1.5%的區間內,主要受惠於就業市場吃緊與財政立場寬鬆。
然而,隨著預期通膨率在低檔徘徊,加上儘管薪資成長,但勞動生產力改善,抑制單位薪資成本,我們預計核心通膨率只會小幅增至0.5-1.0%區間,遠低於2%的積極目標值。
展望未來6至12個月,我們預計日本央行不會升息,但可能進一步低調減少日本公債購買量,10年期以上債種的購買量降低後,有助於讓殖利率曲線更加陡峭。此舉旨在減緩低利率環境對於金融產業的部分負面衝擊。
中國
我們預計中國2019年實質GDP成長率將介於5.5-6.5%區間內,主要考量中國經濟前景高度不明朗,除了與美國有貿易爭端之外,經濟政策的目標亦有部分衝突,例如追求經濟成長與就業率的同時,又強調金融穩定與去槓桿化。我們的基本假設只包含中美近期公布的新一輪關稅措施,而雙方關係並沒有進一步惡化。我們亦預計財政擴張將佔GDP1%左右,主要用於拉大公共投資與家庭減稅。
此外,考量能源與食品價格攀升,我們預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小幅反彈至2.5%。中國人民銀行(人行)目前已全數收回2016年的緊縮措施,我們預計人行未來6至12個月將維持利率與存款準備金比率不變。如果人民幣兌美元進一步貶值,我們預計跌幅不大。但倘若兩國爆發貿易戰,我們則預計中國將會祭出貨幣寬鬆政策,且人民幣將急貶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