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9年,我們認為美國政局與政策將持續左右市場走勢,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會影響市場,很像2018年的時候。調查工作與人為危機亦可能帶來變數。貿易緊張持續,不過情況似乎有所好轉,美國與中國的關係似乎出現改善跡象。
貿易政策
回顧2018年初,我們曾提出貿易政策對市場來說是主要風險,理由包括:1) 白宮能夠規避國會大幅的影響貿易政策;2) 川普總統在貿易議題上獲得支持民眾的認同;3) 更重要的是,貿易政策是川普總統長期堅持的議題。
時隔一年,我們依然認為貿易政策對市場來說仍是風險。首先,眾議院目前由民主黨主導,故又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NAFTA) 2.0版的美墨加貿易協定 (USMCA) 恐怕不易闖關通過。民主黨眾議員通常對自由貿易協議抱持存疑心態,尤其當與勞工與環境議題相關時。此外,議長裴洛西 (Nancy Pelosi) 針對USMCA舉行表決的意願不大,因為此舉形同讓川普取得勝利。倘若投票遞延,川普不無可能兌現威脅,讓美國退出NAFTA,但我們認為這是一步險棋,恐怕會衝擊市場。
除了USMCA相關風險外,我們亦認為美國仍可能課徵汽車與相關零組件關稅,倘若成真,時間點預計在今年春季。
從比較正向的方面來看,中美關係似乎出現改善跡象。雙方目前願意持續協商,所以有可能讓3月1日對價值達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課徵25%關稅的時間點延後。川普政府對中國產業政策的顧慮仍在,例如國家補助民營企業、強制技術移轉等等,但川普對於貿易爭端可能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及經濟發展的疑慮也有所感,故可能願意有所退讓,宣稱其為政治上的勝利。
財政刺激
我們估計,透過2017年稅改與2018年支出法案的財政刺激,可望挹注2019年實質經濟成長率0.4個百分點,但我們也預期,這刺激效果將逐漸鈍化,重要的是,現階段預計不會再有額外的財政刺激計畫。基礎建設法案仍有可能過關,但經費來源的問題還是存在,更遑論通過方案的可行時間相對急迫,可能只有2019年上半年。
人為危機:政府部門停擺與舉債上限
隨著政府部門運作停擺的危機短期無解,投資人可能會問:舉債上限是否會出現類似的政治角力──法律規定必須在3月1日前提高舉債上限,但倘若採取「非常措施」,日期可延後至夏季。如同過去,舉債上限很可能被當作迫使政策讓步的利器,但我們認為在新任國會之下,發生這種情況的機率可能會比以前低很多。眾議院近期通過修訂版的蓋哈特規則 (Gephardt rule) ,未來通過一項預算案時,將可自動提高舉債上限,不再需要眾議院個別表決。若要調高舉債上限,固然仍舊需要參議院表決,且總統仍可能會有意見,但我們認為舉債上限危機的發生機率已大幅降低,對市場來說是好消息。
調查與彈劾
有鑑於民主黨眾議員具有傳喚權,且在委員會層級主導議題,預計將會大幅加強對川普政府每個層面的監督與調查,使得政府推動政策議題的難度增加,甚至不易延攬新人。
同時間,我們相信如同民主黨領導人所言,他們現階段並無意願由黨內發起彈劾川普總統,亦即,取得兩黨共識才可能發動彈劾。此外,我們也不認為在特別檢察官穆勒 (Robert Mueller) 偵辦俄羅斯涉及干預2016年大選案有所結果前,會有任何有關彈劾的正式考量出現。儘管如此,調查工作與彈劾將可能讓2019年的華府籠罩陰影。
喜歡這篇文章?訂閲之後就能收到PIMCO部落格的最新文章。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