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9月的市場波動性令投資人歷經金融危機以來震盪最劇烈的市場環境。由於貿易摩擦與經濟成長前景持續籠罩在不確定性之下,因此未來市場可能會持續動盪,同時促使投資人開始調降投資組合的風險。
故此,許多投資人投入貨幣市場基金的懷抱,等待市場波動性消散。然而,眼前低迷的殖利率水準可能會對投資組合的長期回報造成顯著影響:回顧過去類似的時期,許多投資人手握貨幣市場基金不會只有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通常都長達兩年以上。
對於能夠小幅提高風險承受度的投資人而言,高評等短天期債券或許不失為具有吸引力的投資選項。我們預測在未來幾個月的時間,短天期債券將表現不俗。
隨機應變的配置
幾十年來,投資國庫券或短天期公債之貨幣市場基金向來是投資人採取防禦性配置的首選-這次當然也不例外。根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的資料,經歷2018年高低震盪的第四季後,今年貨幣市場基金的資產規模增幅超過3500億美元,總市值在8月底突破3兆美元。
從歷史經驗可知,貨幣市場基金的資產規模可能會持續膨脹一段時間。如同圖一所示,在過去聯準會的降息循環期間,投資政府公債的貨幣市場基金規模不斷成長,且即便在降息循環結束後的18到24個月期間,整體資產規模仍居高不下。
大致上,貨幣市場基金能夠妥善保護資本並提供每日交易流動性,但是費用後的殖利率相對低於聯邦基金利率-這也是投資人得承擔機會成本。舉例來說,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為1.75%至2%,但是貨幣市場基金的平均殖利率只有1.7%(截至2019年9月20日)。
降低風險,保持前行
短天期債券投資策略之所以能創造優於貨幣市場基金的殖利率,乃是因為此類投資策略能夠在美國國庫券與短天期公債之外,靈活佈局殖利率較高的債券。此類短天期債券投資策略常將天期稍長、信用風險稍高的債券納入投資組合,以靈活、主動的投資方式創造更高的殖利率與掌握資本增值的潛力。
在聯準會降息的支持之下,接下來短天期債券的價格有機會上漲並維持充沛的流動性。繼2019年7月與9月兩度降息後,我們預期聯準會將進一步鬆綁貨幣政策,且降息循環會一路延續至2020年,藉此因應揮之不去的經濟不確定性。
我們回顧過去幾次聯準會的降息循環,對比貨幣市場基金相對於3個月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短天期債券投資策略常用之參考指標)的報酬表現。大致上,一旦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3個月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的表現便會小幅領先貨幣市場基金的平均報酬率;降息循環延續越久,3個月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的領先幅度也將越顯著(見圖二)。
就本質上而言,短天期債券投資策略之所以採取主動式管理,目的就是為了創造優於參考指標(3個月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的報酬。由於短天期債券投資策略有機會為投資人創造結構性的收益優勢,因此長期在場外觀望的投資人可能會因此付出機會成本。
注意前方路況
面對未來通膨可能攀升的前景,如何在低利環境下將報酬率極大化,已成為投資人的當務之急。隨著聯準會降息刺激經濟成長與加徵關稅的影響發酵,美國的通膨可能會開始攀升。倘若貨幣市場基金的殖利率低於通膨,屆時投資人可能無法實現保護資本、管理流動性、與鞏固購買力等投資目標。
投資人該怎麼做才好?在採取防禦性佈局時,投資人可以減速慢行,但毋須急踩煞車:短天期債券投資策略有助於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亦能兼顧具有吸引力的風險調整後報酬。
Jerome Schneider 是PIMCO董事總經理與短天期債券投資組合管理團隊之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