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近期跌價25%,除了立即重創金融市場外,亦可能造成長期影響。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 (OPEC+) 上週召開會議後,未能達成減產協議,主要供應國更明顯增加產量,故我們預計原油價格將維持每桶40美元以下一段時日。倘若產量連續幾季成長,油價可能進一步大幅走低,屆時將影響許多產業 (尤其是美國頁岩油) 與全球消費者。
發生什麼事?
在眾多因素作用下,石油市場日前同時受到供給激增與需求利空的衝擊。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擴散,擾亂許多國家的社會運作,民眾安危堪慮,且預計將減緩全球經濟成長力道,進而擠壓石油需求。我們目前預計,2020年上半年石油需求每日將減少約200萬桶。基於需求即將下滑的考量,沙烏地阿拉伯調降4月份公訂售油價格,每桶跌幅達6-8美元,創下史上單月最大跌價,形同暗示將與其他產油國開始搶奪市占率。此舉被市場視為是對俄羅斯的反制,因為俄羅斯稍早幾天與石油輸出國組織和非組織成員國的協商破裂,不理會成員國的共識,而決定不減產。
沙國砍價消息一出,油價隨即急跌逾30%。布蘭特原油跌至每桶34美元以下,美國原油則降至不到28美元,兩者皆是2016年以來新低。受到油價重挫的拖累,全球股市在3月9日浮現沉重賣壓,加上新冠肺炎原已造成市場氣氛緊張,使得標準普爾500指數大跌逾7%,債券殖利率則降至歷史新低。
針對石油市場的劇烈反應,我們認為其來有自,因為這是沙國首度蓄意增產造成需求利空。隨著石油剩餘產能漸增,我們預計美國原油未來幾個月將徘徊在每桶30-40美元區間。在目前需求愈來愈萎縮的背景下,即使各國決議撤銷目前的生產計畫,油價預計亦難以回升至先前水準;石油庫存必須在未來先行消化。
投資啟示:影響深遠
油價跌勢預計造成深遠影響。
- 美國國內供給量預計減少,2020-2021年的頁岩油開採活動將大幅降低。儘管美國不至於率先關閉現有油井,但美國產油業者的資本支出近期一旦縮水,最終將導致美國石油產量下滑,成為4年來首例。但跟2016年不同的是,業者目前手頭資金並不寬裕。倘若產量降低,將明顯衝擊美國高度仰賴能源投資與工作的地區。由於欠缺融資選項,加上大量債務將於未來幾年到期,我們預計能源產業今年將出現更多違約與倒閉事件,包括體質疲弱的高利率探勘與開採業者、中游業者與石油服務商,數量可能高於2015年底與2016年。
- 產油國家預計轉而放眼國內,藉由主權財富基金維持支出。對投資人而言,如何區分哪些國家具備政治能力,得以因應石油收入減少的新局面,將是投資關鍵。大宗原物料進口國可望成為受惠者,但程度取決於全球經濟復甦的腳步。
- 從石油轉向替代能源的過渡期預計拉長。籠統而言,碳氫化合物(石油)價格從高檔跌落,會削弱使用其他能源的誘因。相對來說,油價下跌時,電動車變得較為昂貴。除了政策硬性規定,能源價格跌落應該要讓立法者更有課徵排碳稅 (carbon tax) 的空間。排碳稅觀念雖然在部分國家有所進展,但多數國家仍缺乏推廣的政治意願。也就是說,對關心氣候變遷的民眾而言,石油跌價將成為推動相關工作的阻力。
- 石油跌價的受惠者不只是消費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擠壓經濟成長之際,石油跌價正好有助於消費者減少支出。其他潛在受惠者包括:煉油廠,因為原油材料至少不會短缺;貿易商及儲油設備商,受惠於價格折扣;石油貨運公司,受惠於中東出貨量增加與浮式存儲裝置需求上升;最終則是美國天然氣價格,因為供應量隨石油產量增加而降低。
未來關注焦點
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供給量激增的態勢會延續多久?未來幾週將有油市監督委員會成立,有助於促進各方對話。此外,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本週將與國內石油業者會面,討論投資與生產計畫。考量油價崩盤的受惠者屬於少數,各方或許能商討出結果而調整計畫,但我們認為可能性偏低。
除了地緣政治因素之外,市場將密切關注疫情對需求的進一步衝擊,以及日後的庫存累積情況 (預計庫存將會飆升) 。對於做多能源的投資人而言,這樣的市場前景固然黯淡,但值得注意的是,短短5個月前,沙國油田遭到攻擊,市場擔心的反而是剩餘產能用罄。展望未來幾年,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新增產量將抵銷美國產量跌幅,用於因應供給失衡的剩餘產能將大幅減少。
進一步瞭解PIMCO市場展望以及投資人該如何因應波動,請參閱PIMCO投資觀點。
立即閱讀
Greg Sharenow為PIMCO投資組合經理人,聚焦於原物料與實質資產,亦固定撰文發表於PIMCO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