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再度對伊朗實施石油制裁,油價飆升至多年以來新高。我們認為,市場預期美國政策採取強硬立場的情況下有助於支撐油價,但可能延長制裁豁免亦為油價帶來下檔風險。 布蘭特原油上週達每桶86.30美元,創下2014年底以來新高 ── 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當年無視日益嚴重的市場失衡現象決議不減產 (見圖) 。今年以來,油價已上漲近20美元,在美元持續走升、多數大宗商品市場走軟 (特別是基本金屬) 的背景下,此漲勢尤其明顯。油價表現優異,主要是地緣政治因素使然,亦即委內瑞拉產量持續下滑,且伊朗原油出口量目前亦逐漸降低。儘管全球經濟活動減緩 (貿易爭端加劇是原因之一) ,加上美國國內原油與液化天然氣產量加速成長,紛紛形成市場隱憂,但此波石油產量減少的衝擊更大。 長天期油價走高,反映產能隱憂 為了抵銷伊朗原油出口量的跌勢,俄羅斯與主要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 (如沙烏地阿拉伯) 陸續增產,但規模尚不足以抑制油價漲勢,反而突顯出市場欠缺閒置產能的問題。我們預計,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握有閒置產能的主要國家,產量必須超過先前歷史高點,才能抵銷此次產量的跌幅。影響所及,倘若市場再度出現干擾事件,只好仰賴公布的閒置產能,而非經過證實的閒置產能。從歷史趨勢可知,大宗商品市場出現供給吃緊時,油價走勢傾向走揚。 我們認為,長天期油價已呈走高態勢,已顯示市場對閒置產能下滑的擔憂。而今年春天,美國撤出全名為「聯合全面行動計畫」 (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 JCPOA) 的伊朗核協議,已為長天期油價帶來支撐力道。如今油價再度走高,因為美國明顯並未遵循前任政府的做法,給予石油消費國制裁豁免,讓其能夠每180天逐漸降低石油採購量。此次制裁政策更加激進,對市場體系造成的壓力高於預期,進而推升油價超越符合供需態勢的水準。 豁免變數預計牽動油價走勢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美國決議給予石油消費國禁運豁免與否,將大幅影響油價走勢。歐洲、俄羅斯與中國均有意推動與伊朗的石油貿易,並維持伊朗核協議。但持續來自美國的威脅,預計將削弱企業買家的意願,且交易將侷限在營運並未觸及美國金融市場的企業,以及以非美元、甚至以貨物支付的買賣。 倘若高油價引發經濟衝擊的隱憂,導致美國政府短期願意靈活調整相關政策 (時間點可能在期中選舉前) ,則我們預計油價將回落至70幾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認為釋出戰備儲油(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不易發揮同樣效果,只會進一步突顯出閒置產能有限的窘境。國家安全顧問波頓 (John Bolton) 、國務卿蓬佩奧 (Mike Pompeo) 、資深政策顧問與伊朗事務特別代表胡克 (Brian Hook) ,乃至於川普總統等人都指出,現行政策將維持不變,倘若屬實,則油價預計輕易守在80美元中檔水準。若供給端另外出現波動,油價還可能更高。 綜上所述,無論政策如何演變,油市預計持續吃緊,使得油價曲線進一步出現逆價差 (backwardation) 趨勢,我們認為對大宗商品投資人是利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