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前舉辦期中選舉,結果大致符合預期,民主黨贏得23席以上,重新拿下眾議院過半數席次,而共和黨輕易保住參議院。儘管分立政府通常有利於市場走勢,但此次選舉結果帶來的政策變數預計高於前幾次選舉,潛在利多為基礎建設預算,潛在利空則包括政府關閉、對川普展開調查與彈劾,更遑論貿易政策風險可望持續延燒。在風險紛陳的背景下,市場波動預計加深,更加突顯出我們防禦型投資策略的重要性。
選後重點評析
共和黨議員的立場更偏向川普。除了溫和派的共和黨參議員柯克 (Bob Corker) 與弗萊克 (Jeff Flake) 退休之外,共和黨此次在參議院至少增加兩個席次,且親川普派的共和黨議員留任,故未來可預見美墨邊境築牆等政策有更多支持聲音,政府更有可能停擺,國會的政黨對立現象預計更加明顯。
民主黨打的女性牌奏效,進步牌則不如預期。下屆國會將有至少100位女性眾議員(包括許多首度參選的民主黨人) ,雖然只佔總人數的23%,但已經創下歷史新高。然而,部分知名度較高、立場較積極的民主黨候選人則表現不佳。這兩個現象將是2020年總統大選選戰的借鏡。
貿易保護政策對兩黨選情均是利大於弊。部分選舉觀察人士認為,川普的貿易立場強硬,將衝擊共和黨在農民族群的選情,但實際上卻有優異表現 (例如北達科他州) 。同理,立場偏向保護主義的民主黨參議員布朗 (Sherrod Brown) ,亦在俄亥俄州輕易勝選。又稱新版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NAFTA) 的美墨加貿易協定 (USMCA) ,預計再成爭議焦點,因為民主黨未來會希望調整內容,但川普可能因此揚言取消。如前所述,預計貿易政策風險將持續。貿易是川普不需經過國會通過便能施展的優勢,故我們預計政府將加強貿易政策力道。
基礎建設預算與調查案將成關注焦點。民主黨入主眾議院後,勢必希望展現治理能力,故預計聚焦在兩黨有共識的領域,包括基礎建設、刑事司法改革、藥價等。基礎建設法案能否通過,取決於民主黨對預算來源的提案,如果內容包括縮小減稅規模,恐怕送交參議院時即遭到反對。有鑑於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下台,加上民主黨眾議員可能行使傳喚權(subpoena power)以提早對川普展開調查,能夠通過基礎建設預算的時間愈來愈急迫──若未能在2019年春季底、夏季通過,機會就更加渺茫。
倘若由裴洛西 (Nancy Pelosi) 擔任眾議院議長,則彈劾風險降低。民主黨將於12月初舉行黨內高層選舉,議長選舉則在明年1月登場。裴洛西主張其交棒下台前由她帶領眾議院度過2020年前的「過渡期」。倘若確定由她擔任議長,預計她將避免黨內同僚發動彈劾川普,以期在2020年再度讓民主黨入主白宮。
參議院的共和黨議員增加,有助於川普任命提名人選。內閣預計在選後重組,司法部長塞申斯成為最先下台的官員,而司法部立場將更加傾向共和黨。
投資啟示
市場普遍認為,國會分治有利於金融資產的走勢,但我們建議採取防禦型投資策略,這是因為目前處於資產評價偏高且風險溢價可望走升下「成長依舊,但力道減緩」的經濟環境。由於央行積極挹注,市場多年來表現相對穩健,但未來,市場波動可望成為常態。
儘管川普近期發言批評聯準會,但我們認為聯準會的反應機制將維持不變,並維持先前觀點:聯準會將於12月再度升息,且2019年亦會升息2次。影響所及,基準利率將達中性利率略高的水準;政策趨緊是我們預計經濟力道減緩的原因之一。
配置方面,我們在美國固定收益市場佈局品質較高、天期較短的資產,目前已有接近合理價值的跡象。我們保守看待公司債,偏好房產相關資產,包括評價偏低的優質機構不動產抵押貸款債,以及非機構不動產抵押貸款債(non-agency MBS)。此外,在市場波動之下,貨幣亦浮現戰略型投資機會,但我們認為美元並非投資主軸。
綜上所述,我們不認為現在是押注風險性資產以追求超額報酬機會,應專注由下而上尋找具吸引力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