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及2007年,很多人會記得那是全球爆發大規模金融危機的一年;然而iPhone也在那年問世,徹底改變了許多人現在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同樣的道理,世人日後回想起2020年,或許會記得這一年是全球的轉捩點,各國終於採取行動因應氣候變遷,追求更環保的未來。對市場與投資人而言,這股轉型趨勢影響巨大。 幾個主要國家在2020年擬定經濟復甦計畫時,進一步朝數位化與永續發展邁進,普遍標榜「淨零」(Net Zero) 排放。氣候變遷很可能成為全球權力競爭的一大主軸與關鍵因素,歐洲與中國致力於推廣綠色政策 (例如氫能),而美國應該也會加入這場競賽。無論其動能是源於各國追求地緣政治領導地位、出於善意,或者只是單純基於保存有限資源的需要,這股綠色潮流都已逐漸匯聚成海嘯。各國相關工作的進展即為明證: 中國:中國正在積極投資綠色科技,力求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達到峰值,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 日本:身為全球第5大碳排放國家,日本承諾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日本目前的能源需求有87%仰賴化石燃料,因此減碳工程之艱鉅可想而知。為了達成目標,日本近期亦提出針對減碳製程所產出的商品10%的減稅優惠。 歐洲:儘管最終目標尚未底定,但歐洲議會已投票表決通過在2030年減少60%的碳排放量 (相較於1990年水準),高於歐盟執委會建議的55%。德國下議院近期通過溫室氣體排放稅,預訂2021年開始實施,此舉將升高燃料油、汽車燃料與天然氣的價格。此外,西班牙加入其他歐洲國家的行列,將2021–2023年經濟刺激預算的70%分配給綠能與數位方案。即使是地位崇高的歐盟共同農業政策 (European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亦展開重大改革:從現在起,無法達成歐盟氣候目標相關要求的農民 (即使是小型農家) ,未來將喪失補助資格。 美國:我們預期新任總統拜登將加碼國內的綠能力道,對替代能源產業與相關生態系統將有重大影響。拜登之前便指出,上任後將立即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而這確實也成為他首先落實的政策之一;該劃時代的多邊協議以打擊氣候變遷為宗旨。倘若美國加入此「淨零」陣容,則致力於減碳行動的國家合計將占全球GDP的6成 (見圖1)。 投資啟示:三大受惠產業 所謂「跟著錢潮走」(Following the money) ,若以此例而言,擁有財政支持與長期趨勢的數位化與永續發展等題材,或許將為投資人開啟機會之門,因為某些資產的價值可能重估。我們認為有三種產業蘊含龐大的投資機會,有的是純綠能產業,有的則是可望因綠色經濟而受惠,這些產業未來幾年有望出現雙位數成長。 太陽能與風能:除了各國政府聚焦「淨零」持續大力扶植外,成本下降也可望促動替代能源產業的成長。國際能源總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近期指出,有愈來愈多地區持續以太陽能取代燃煤,成為成本最低的電力來源。事實上,在合計占全球GDP約75%的國家當中,風能與太陽能目前已是最便宜的新發電來源。 電動車:電動車目前占歐美市場的新車銷售量不及10%,但未來滲透率可望大幅成長,利多因素包括售價降低、能源效率提升、氣候意識抬頭、政府補助以及充電站增加等。根據彭博報導,電動車滲透率未來5到10年可能擴增至50%以上〔見圖2;電動車包括電池電動車 (BEV) 與插電式油電混合車 (PHEV) 〕。舉例而言,中國國務院近期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推廣電動車發展,電動車滲透率預計在2025年達20%,在2035年達50%。繼愛爾蘭與荷蘭之後,英國近期亦指出將在2030年時禁售新出廠的汽油車與柴油車;法國與西班牙則與美國加州一樣,將目標放在2035年。 半導體:同時擁有綠能與數位化優勢的資產,無疑符合幾種全球最主要的經濟成長模式,未來幾年可望維持優異表現。(欲進一步了解這股週期轉變,請見近期部落格文章「循環型產業2.0:環保與數位」)半導體是目前經濟復甦的一大引擎,可能受惠於幾股趨勢: 電動車產量增加:電動車的半導體使用量是內燃機汽車的3倍;同時,自駕車 (屬於更長期的趨勢) 使用的微處理器更多。 5G:5G通訊設備的半導體使用量通常是4G設備的2到3倍。 機器人與物聯網 (IoT):許多工作若要透過數位網絡進行自動化,必須使用更多半導體。 電源效率:更環保的製程需要更環保的機具,因此需要更多、更好的晶片來調節電壓並節省功率。 綜上所述,綠色經濟不僅是對環境負責並有利於永續發展,同時還可能帶來絕佳的投資機會。 欲進一步了解綠能與數位趨勢的投資機會與相關布局,立即觀看「未來就在眼前」影片。亦可參閱債券市場在疫情下的永續趨勢:聚焦ESG投資。 Geraldine Sundstrom為PIMCO董事總經理與投資組合經理人,聚焦於資產配置策略,並定期為PIMCO部落格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