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季歐元區GDP成長率大幅萎縮,且第二季的萎縮幅度可能還會更加嚴重,故此我們預期今年歐元區的GDP將負成長約10%左右。然而,隨著高失業率、企業破產、資本市場的動物精神萎靡不振、以及企業與消費者行為改變等,皆對歐元區經濟帶來第二波的衝擊,今年歐元區實際的經濟萎縮幅度恐怕比預期要來得嚴重。 歐元區經濟面臨的風險已陸續浮上檯面。某大型航空業者宣佈可能得裁員三分之一。根據新聞報導,英國有四分之三的餐廳與酒吧正面臨破產邊緣。根據世界旅遊觀光協會的統計,旅遊業分別佔義大利與西班牙GDP的12%與14%左右,但是短期內旅遊業似乎看不到復甦的曙光。此外,丹麥政府在上週提出警告,若是經濟活動提早解封,新冠肺炎疫情恐將二度爆發。 事實上,許多商業活動可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恢復常態(甚至永遠無法恢復),因此企業需要大規模且全面性、長期且廣泛的財政刺激政策-例如對身陷困境的產業提供更多的補助與資本挹注。同時間,全球央行必須配合財政刺激措施,穩定好資產負債表。 為了避免疫情危機在各國引發社會動盪,現在決策官員必須果斷地聯手行動。 歐洲:非常時期需要非常作為 我們的分析結果顯示,各界引頸期盼的歐洲復甦基金須挹注1兆歐元以上的經濟活水,才足以產生顯著的經濟刺激效益,但是大部分的資金得以貸款、而非補助的形式援助,否則歐盟執委會將被迫於公開市場發行1兆歐元的債券,並將因此失去AAA級的信用評等。此外,即便歐盟執委會有意擴大對各國的補助,但前提是必須先取得歐盟成員國的同意,將歐盟預算佔GDP的比例連年拉高1個百分點以上、且至少連續兩、三年。考量到光是成立一個歐洲復興基金的提案就已面臨重重阻礙,因此要各國同意歐盟拉高預算比例難上加難。 故此,我們預期歐盟的補助金額應該不會超過歐元區GDP的0.5%,且歐盟主要還是會以貸款的形式對各國提供財政援助。此外,這些貸款要真正發揮經濟刺激的效果,前提是貸款年限要夠長、利率要夠低、且附帶條件最好微乎其微。然而,有鑑於部分北歐國家官員近期的言論,我們認為各國要同意前述三項貸款條件絕非易事。 如同我們在過去的部落格文章所說(請參閱「歐洲的危機對策:仍須努力」與「歐洲的危機處理對策相當重要,但可能需要加大力道」),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危機將持續成為歐元區各國政府與歐洲央行肩上的重擔。儘管如此,歐洲央行並未在4月30日的會議上進一步發布重大決策,僅針對為銀行提供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釋出更多的優惠條件。此外,為了支持歐元區的經濟活動,歐洲央行重申,現階段規模為7,500億歐元的「流行病緊急資產收購計畫(PEPP)」不排除有進一步調整與擴大的可能,但是歐洲央行並未明確表態願意無條件協助各國平抑主權債利差。事實上,我們從先前歐洲央行的決策便可看出端倪:歐洲央行的資產收購計畫以歐元區周邊國家為主要援助對象,並只在第一時間挹注大量流動性,但是此舉並不足以避免歐元區周邊國家的利差波動起伏。 另一個警訊:義大利信評調降 就在同一個星期,在其固定信評審查時間表以外,惠譽無預警將義大利主權債的信評調降至較低的BBB等級(並給予穩定的展望)。惠譽指出,2020年義大利負債相對於GDP的佔比預估為156%,遠遠超過「目前BBB級國家平均36%的負債比例」。 然而,我們也注意到日本的負債相對於GDP的佔比在2019年便已突破230%,且持續攀升,但是惠譽仍給予日本A級的主權評等。惠譽之所以對日本與義大利有差別待遇,或許是因為日本央行給予日本公債無條件的支持,且日本公債大多由國內投資人持有。此外,美國與英國同樣擁有該國央行的強力支持,因此即便美國與英國負債相對於GDP的佔比分別在2019年突破110%與85%,且負債比例料將快速攀升,但是惠譽仍分別給美、英兩國AAA級與AA-級主權評等。由此可知,自家央行做為後盾是多麼的重要的一件事-這也是歐元區與美、英、日最大的不同之處。 現在,歐元區各國的當務之急是聯手打造有效的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我們認為歐洲各國終將採取必要性措施,但是關鍵在於時間點:決策時間拖得越久,經濟與社會受創的風險就越大,最終失控的風險也愈大。現在,正是歐洲的關鍵時刻。 請參閱「應對市場不確定性」,了解PIMCO對市場波動的評論,以及對經濟與投資人的啟示。 立即閱讀 Nicola Mai現為歐洲主權信用研究主管,並經常為PIMCO部落格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