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投資界似乎有兩種類型的市場參與者: 「堅信派」,以及「懷疑派」。 股市投資人為主要的「堅信派」,在聯準會轉為鴿派、中美貿易休戰有望,以及美國政府重回工作崗位的支持下,股市從2018年末的賣壓中大幅反彈。儘管2019年企業大幅下調獲利預期,S&P500 指數仍從12月24日的低點上漲了近20%。 此外,當2019年迄今股市反彈時(見圖 1),美國公債殖利率走低,這反映出「懷疑派」的觀點。股票往往受惠於殖利率下降,因為這使得未來現金流的現值增加。不過,債券市場已開始反映未來12個月內聯準會降息的預期,顯示出許多投資人預料,在可預見的未來內,經濟將走弱、甚至衰退。而經濟衰退對股市來說並不是個好消息: 從歷史上看,美國股市 (S&P500) 在經濟衰退期間平均下跌27% (高點至低點)。 近期公布的數據證實了該謹慎看待的經濟前景: 其顯示全球經濟成長正顯著地放緩,且許多全球成長預期也被下調。這對我們來說並不覺得驚訝,因為我們之前已預期全球經濟將成長但速度放緩 (見PIMCO 2018年12月的週期市場展望 「經濟同步走緩」和2018年5月的長期展望 「驟然覺醒」)。 當投資人展望未來,市場正在告訴我們什麼?這就是市場參與者不同的地方。股市反彈顯示,有些投資人對未來展望樂觀,所以買進,但固定收益市場則顯示,另外一些投資人仍保持懷疑的心態。 中國,是決定因素嗎? 我們將在今年3月的週期論壇上討論全球經濟近期的前景,來自世界各地的PIMCO投資專家將齊聚新港灘,思辨可能有利或有害成長的重要因素。我們將在論壇結束後,發表我們對全球市場和經濟的綜合展望。現在,讓我來分享一些對中國的想法,中國將是我們討論清單中的重要議題,原因有幾個,包括未來6至12個月美國與歐洲市場的上漲空間似乎有限。 中國當局已經開始採取大規模貨幣和財政措施的刺激計畫,這可望提振市場情緒。例如,由於政府希望刺激經濟,1月份新增信貸達4.6兆人民幣的歷史新高 (見圖2),超過了2015–2016年的水準 (儘管是在中國人民銀行的舊計算方法下)。最近來自中國的資料顯示,這些措施可望帶來成果: 中國春節零售銷售額年增8.5%,1月份出口年增則躍升至 9.1%,且中國信貸總額年增 11% (信貸與出口數據來自彭博)。與中國過去較著重在需求的方法不同,此次的刺激措施是供給導向的,因此很難知道最終的乘數效應為何,因為沒有先例可循。 總之,中國刺激措施的效力將有助於決定誰的觀點佔優勢:監信或懷疑論者。而如果相信者是對的,新興市場股票–由於鄰近此刺激措施,加上目前的評價水準–這樣的條件,有可能從中受益。 有關2019年資產類別觀點的更多資訊,請閱讀我們的資產配置展望,景氣循環後期 vs. 景氣循環結束之投資。 立即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