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人口分和疫苗施打的開展,顯然有助於削減正在肆虐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COVID-19病毒影響,進而為今年下半年經濟成長大幅增速與減緩這場全球人類悲劇而鋪路。平均而言,新興市場的人口較年輕強健,65歲及以上的人口僅佔7.4%,相較之下,成熟市場*則為18.4%。在許多國家,這些年輕人口已經有很高的感染率,產生了自然免疫現象,如在許多拉丁美洲國家,自然免疫率估計將超過50%,這對遲來的疫苗施打期帶來穩定作用,也降低了將病毒傳染給較為年老體弱族群的風險。 當前的疫苗接種,可望於第三季在中歐和智利達到60%的人口覆蓋率,接下來第四季則會輪到更多的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巴西、墨西哥、南韓和馬來西亞等國家)達到此目標。但是,即使到2022年上半年,土耳其、南非、印度和拉丁美洲的安第斯地區等國家可能還是無法達到60%的門檻,不過自然免疫率較高的年輕人口,應可減緩須持續或嚴格鎖國的必要。若將自然免疫的預估與疫苗接種的預測一起來看,預期在2021年第四季,我們可投資的絕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免疫率,至少可達到70%。 外部因素也將持續有利新興市場投資 除了預期的經濟重啟浪潮,將席捲開發中國家外,一些偶然的外部因素也將點燃新興市場資產在疫情後的復甦。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由商品研究局所編纂)在過去一年大幅彈68%,已回升2015年年中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對許多仰賴商品出口的新興市場而言,將是潛在的主要經濟驅動因素。此外,美國短期實質利率最近已跌至50年新低,這種情況對於尋求收益的投資者而言,將帶動資金流往開發中國家,有利新興市場投資。 …儘管某些仰賴觀光旅遊業的國家,經濟復甦可能還是會落後 然而,並非所有新興市場經濟體都是以類似的速度在復甦。就現階段而言,我們認為旅遊業將是最後一個回歸正常的產業,而其仍將是抑制新興市場中,不可忽視的成長,這部分的拖累似乎已反映在像是泰國、土耳其和多明尼加共和國等市場的資產價格。 但是即使如此,區域的差異化也很重要。土耳其、多明尼加共和國和中歐等國家,預期將受益於靠近高疫苗接種率的成熟國家經濟體。相對而言,東南亞地區將因兩個主要區域觀光重心(中國和日本)的疫苗接種進展緩慢而遲滯。 新聞媒體風險言過其實,但也代表投資機會的來臨 一如往常,我們全球團隊會密切監控,並預測所存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但是我們認為,這些風險並不像新聞所提及的那樣嚴重,事實上,這些風險只是暫時性的。 中國正在撤回刺激力道。中國在去年是第一個爆發病毒疫情的國家,但透過嚴格的封鎖和強有力的信貸刺激措施後,也是第一個回復到成長正常化的國家。此後,即使北亞地區的疫苗接種仍然緩慢,但中國已開始撤回刺激措施,所以萬一病毒感染案例數目再次攀升,尤其是考慮到該地區人口老齡化的情形,對經濟成長將是一大風險。不過,即使發生那種情形,我們認為這些經濟體仍有足夠的財政空間,來緩解這些衝擊。 隨著刺激措施取消,社會動盪可能加劇。儘管拉丁美洲和中歐大部分地區因較高的自然免疫率,彌補疫苗接種時程的落後,但相較其他新興市場地區,全面的經濟重啟仍將緩慢,且財政壓力也更大。取消政策刺激措施,幾乎可以非常肯定的是將會面臨挑戰,尤其是對於面臨選舉的國家(例如2021-22年的拉丁美洲),將有可能引起社會動盪。此不確定性通常會反映在資產價格上,並在實際選舉前達到頂峰,反而提供潛在誘人的投資機會,因為在選舉後,風險溢價隨之消退。 名目通膨率飆升,可能會迫使貨幣政策進一步正常化。自2008年以來,在快速復甦的成熟市場需求,和結構性大宗商品的供給限制影響下,為大多數的新興市場國家,帶來最大的名目通膨意外(高於預期)。衝擊的嚴重程度,已足以迫使像是巴西這樣貨幣政策寬鬆的國家,開始將貨幣政策部分正常化。儘管如此,疲弱的內需、龐大的負產出缺口和匯率升值,有充分的理由使人們相信通膨飆升,將僅是短暫的。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相信當地利率市場,已經過度反映政策加息的趨勢。 投資啟示 強勁的製造業周期和十年來新高的大宗商品價格,我們預期在2021年的剩餘時間裡,將是新興市場強勁復甦的主要驅動力。新興市場的成長,加速推升了對當地貨幣的需求,其次是對主權信用債券的需求。新興市場的當地債券(以當地貨幣計價的債券)面臨複雜的處境;投資者要求更高的實質利率溢價,以補償較高的債務水準和持續高漲的赤字。儘管如此,在我們認為即將到來的周期性上升期間,隨著通膨達到高峰和財政赤字壓力緩解,布局在陡峭殖利率曲線的市場,以掌握高息差獲利機會仍將有利。 請參閱PIMCO新興市場債券投資策略: 精準掌握投資機遇一文 * 《用數據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