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7月旅遊類與休閒類物價回溫,推升核心通膨率,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月增0.6%,增幅創下1991年1月以來新高。儘管市場預期疫情衝擊經濟,將進一步使得物價下滑,但物價年增率從6月的1.19%成長至7月的1.57%。受疫情衝擊最深的產業,7月反而成為物價推力。居住類價格漲幅亦有增加。
整體而言,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回升是利多消息,2020年底年增率有機會接近1.5%。然而,物價經過初期反彈後,我們預計日後回升趨勢將更為緩慢,且各產業強弱不一。放眼長期,在失業率居高不下與疫情長期帶來經濟利空的背景下,住房服務類價格料將持續受壓,通膨率預計直到2021之後仍遠低於聯準會的長期通膨率目標 (亦即2%) 。聯準會的通膨率目標以核心個人消費支出 (PCE) 為基礎。
旅遊類與休閒類物價明顯攀升
受惠於旅遊類與休閒類物價反彈力道優於預期,美國7月通膨率走升。隨著旅遊活動持續走出先前極低水準,4-5月物價跌幅最深的類別紛紛逆轉疲態,機票價格月增5.4%,飯店價格月增1.2%,租車服務價格月增4.0%,進而帶動核心服務物價上揚。高頻消費指標 (資料來源:機會觀點) 仍舊顯示,交通與娛樂支出分別年降48%與51%。此外,即使7月反彈力道優於預期,但飯店價格仍年降13%,機票價格年降24%。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發放額外的失業救濟金與紓困支票,亦有助於過去幾個月的消費零售支出穩健回溫。影響所及,零售商品價格 (包括成衣) 大幅反彈。儘管如此,美國國會近期針對對是否延期額外失業救濟金陷入僵局,加上今年返校購物需求恐怕異常低落,可能擠壓8月、乃至於秋季的物價與零售營收。
疫情中物價展現彈性
此次疫情期間,美國旅遊類與休閒類價格大致比過去的危機更具有彈性。背景不同顯然是原因之一,因為政府下令大規模封城後,亦迅速積極推出紓困政策,在市場需求急凍之際刺激經濟,進而導致美國先是陷入近代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又出現最迅速的經濟復甦。然而,正如其他美國經濟指標走勢一樣,我們預計物價歷經初期的強勁反彈後,日後的正常化步調將更加緩慢,且各產業強弱不一。
住房服務通膨略微回溫,可能掩蓋通膨減緩趨勢
另一個值得正面看待的現象是,7月住房服務類價格增幅回升,擺脫6月的低迷數據。居住類 (shelter) 價格在6月時僅月增0.1%,創下2010年以來新低,但7月租金與屋主等值租金 (owners' equivalent rent, OER) 均月增0.2%,此一回穩趨勢顯示,即使經濟復甦力道依舊脆弱,但房市表現持穩。儘管如此,7月物價回穩的背後,可看出通膨出現減緩趨勢,我們預計將從今年持續到2021年,因為在失業率走高與就業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居住類價格通常會受到壓抑。屋主等值租金在疫情爆發前的年增率達3.4%,如今降至2.8%左右,我們預計未來幾季將進一步減緩至1.5%,甚至更低。
有鑑於此,我們將會分析8月住房類價格數據,觀察緊急失業救濟金 (每週600美元) 無法延期是否會造成衝擊。我們認為,此項額外失業補助已使得欠租率降低,但隨著國會在下一個紓困法案僵持不下,民眾無法獲得救濟,可能造成租賃型商業不動產的現金流轉弱。LeaseLock1的產業報告顯示,在額外失業救濟金於7月31日截止前,屋齡較高、通常出租給中低收入家庭的C類建築,已出現欠租率增加的情況。此外,哈佛大學住房研究聯合中心 (Joint Center for Housing Studies) 2的研究指出,住房成本占中低收入家庭每月所得的30%以上,顯示中央政府若不提供救濟金,這些家庭只能依賴州政府的定期失業補助,未來每月支付房租可能將有困難。我們認為國會最後將達成協議,推出規模更大的刺激方案,包括支付積欠的額外失業救濟金。儘管如此,暫停發放所造成的影響將成為重要指標,可看出美國經濟在缺乏政府額外紓困時的脆弱程度。
Tiffany Wilding是PIMCO美國經濟分析師,定期為PIMCO部落格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