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科學

認識你的行為偏誤

我們難免都有偏見,影響著我們的決策

我們都自認為是理性的。但其實人都有偏見,影響著我們怎麼看這個世界,以及怎麼作決定,包括對人、政治、機會,當然,還有投資。事實上,礙於許多認知與情緒的偏誤,讓我們會有不理性的想法與行動–經常導致錯誤的結論與不盡理想的投資決定。

什麼是認知偏誤?

認知偏誤是一種統稱,類型多達100種以上,意指我們處理與詮釋資訊時的思維錯誤。不妨把認知偏誤看成是一種心理上的捷徑,讓我們能更快速地理解世界與作決定。作決定時,如果必須考慮每個可能的選項與結果,我們恐怕難以招架。因為我們平常暴露在大量資訊當中,因此有必要仰賴心理捷徑,才能快速行動。

由於市場複雜多變,加上資訊源源不斷,投資人做重大決策時,例如何時買跟賣以及如何管理風險,往往更仰賴對認知的偏見。例如,投資領域裡常常會有所謂的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亦即,遇到挑戰或抵觸既有觀點和想法的資訊時,我們往往會忽視它。另一個偏誤是定錨(anchoring),也就是,即使有其他新的相關數據存在,我們還是持續使用先前作決定時所參考的資訊。

什麼是情緒偏誤?

顧名思義,情緒偏誤來自於情緒因素,例如衝動或直覺,會扭曲認知與決策過程。情緒偏誤的效應類似認知偏誤,甚至可視為子類別。但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情緒偏誤出自於恐懼或渴望,而非理性思維。

正如認知偏誤一樣,投資人在做重大投資決定時,也容易出現情緒偏誤。以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為例,我們對虧損的痛苦程度往往高於對同等報酬的喜悅程度,因此投資人往往抱住虧損資產不放,避免認賠時覺得痛苦,殊不知這樣只會加深虧損。此外,投資人受到維持現狀的偏誤(status quo bias)所影響,有時不會做出有利投資結果的改變。比方說,研究指出許多投資人並不會與時俱進,視情況調整退休儲蓄配置。但隨著時間愈來愈接近退休,維持現狀可能會增加投資組合的風險。

克服偏誤

認知到我們作決定時會仰賴偏誤,是克服偏誤的第一步–或者,至少可以開始試試看。作投資決定時,固然不可能完全沒有偏誤,但若能判斷出常犯的認知偏誤與情緒偏誤,就能減輕衝擊,也就是主動想到比既有大腦設定更明智的方法,克制情緒,達成更好的結果。

以下介紹常見的、可能損及投資人長期目標的認知偏誤與情緒偏誤:

認知偏誤 (Cognitive Biases)

確認偏誤 (Confirmation Bias)

如何定義?
一般人習慣尋找與注意能夠證實自己既有信念的證據,忽視其他挑戰或抵觸自己觀點的資訊。會有這種偏誤,是因為人類習慣避免所謂的「認知失調」–亦即當新的資訊抵觸我們的信念或看法時,心中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

對投資人的影響?
確認偏誤常常出現在投資行為。某些資產如果出現負面資訊,原本可視為避免虧損的警訊,卻遭到投資人忽視。此外,投資人亦可能忽視持相反論點的資訊,因此錯失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定錨偏誤 (Anchoring Bias)

如何定義?
定錨是過度仰賴我們所知道的初始資訊,這可能會嚴重影響所做的決定。一旦初始資訊,或者所謂的「錨點」被建立,大腦會根據錨點進行調整。

對投資人的影響?
投資人可能過度堅信原始預估,忽略了新的資訊。舉例而言,投資人原本預估某公司明年每股盈餘為2美元,但後來,公司在今年度的營運面臨困境,但投資人卻因為定錨偏誤的影響而不加以調整原始預期。

敘事偏誤 (Narrative bias)

如何定義?
所謂敘事偏誤,是指我們習慣把資訊看成是某個大局或模式的一部分,卻不管事實是否支持這些敘事。

對投資人的影響?
投資人可能會捨棄證據,一味看好特定個股或投資策略的題材。舉例而言,題材性最高的個股最受投資人青睞,但股價往往也最高。儘管題材吸引人,但投資人仍必須考量全局再作決定。

情緒偏誤(Emotional Biases)

過度自信的偏誤(Overconfidence bias)

如何定義?
維持現狀的偏誤屬於情緒偏誤,是指人們遇到新的情況時,往往守成,而不採取適當的因應措施。一般而言,大家比較樂於維持現狀。這樣的偏誤可能會阻止投資人發掘新的投資機會,錯失可能有益的改變。

對投資人的影響?
投資人如果不願意改變或接受新資訊,可能會導致投資組合不符現況,當市場狀況改變時,原有的投資標的或許也不再適合。

維持現狀的偏誤(Status Quo Biases)

如何定義?
維持現狀的偏誤屬於情緒偏誤,是指人們遇到新的情況時,往往守成,而不採取適當的因應措施。一般而言,大家比較樂於維持現狀。這樣的偏誤可能會阻止投資人發掘新的投資機會,錯失可能有益的改變。

對投資人的影響?
投資人如果不願意改變或接受新資訊,可能會導致投資組合不符現況,當市場狀況改變時,原有的投資標的或許也不再適合。

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

如何定義?
稟賦效應會讓投資人過度在乎既有卻不理想的資產,原因無他,只是他們已經持有這些資產罷了。如果沒有稟賦效應這個偏誤的存在,投資人願意買進的價格會等於願意賣出的價格,但這種情況極少發生。

對投資人的影響?
投資人可能不願賣出虧損或不適當的資產,反而抱持著不放,因為他們賦予這些資產不成比例的價值。投資人也可能因此錯失其他也許更好的機會。

認識你的行為偏誤

運用行為科學

PIMCO向來深信,行為科學 可以讓我們成為更睿智的投資人。正因為如此,我們與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決策研究中心的菁英在相關領域合作。透過這項創新合作,PIMCO支持多元而扎實的學術研究,有助於更深入的了解人類行為與決策過程。進一步了解行為科學如何讓你成為更睿智的投資人。

進一步了解

了解更多

行為科學的價值

繼續閱讀

注意

本資料包含了作者的見解,但未必完全合乎 PIMCO 看法,內容如有異動恕不另行通知。本項資料之發佈僅供資訊參考之用,不得視同投資建議,亦不得視為特定證券、策略或投資產品之推薦或勸誘。本文所有資訊均係得自可靠程度經過研判之各項來源,惟不保證必然無誤。未經明文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或在其他刊物引述本資料的任何內容。PIMCO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商標。品浩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亞洲各地的註冊商標。©2019年,PIMCO版權所有。

CMR2019-0909-413815